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春天: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戴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10:18 东方网

  从今年3月初到5月初,是孩子们的一个盛大的节日——第六届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在上海举行。本次展演活动在全市70余家剧场展演80多天,共为全市孩子演出了一千场,小观众达一百万。这是两个很了不起的数字。它融入了全国儿童剧工作者的心血和劳绩。这次展演活动和前五届优秀儿童剧展演一样,大大地丰富了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形象化地向孩子们进行了“八荣八耻”的道德观教育,并触及了未成年人的一些敏感问题,推动了儿童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来自黑龙江、辽宁、山东、安徽、江苏、湖北和上海七个省市的儿童表演团体的艺术家们,向上海的孩子们献上了14台参演剧目和4台祝贺剧目。14台参演剧目都是在全国或本省、市的获奖剧目。这是对一年来儿童剧取得的成果的一次展示和鉴定。剧目内容形式多样,有话剧、音乐剧、科幻剧、童话剧、木偶剧及京剧等,为小观众们所喜闻乐见。剧场内,笑声不绝于耳,掌声此起彼伏,台上台下互动呼应,真是热闹极了。孩子们在愉快的艺术享受中,分清了善恶是非,增添了向上的、奋进的力量。

  这次儿童剧展演的18台剧目是好戏连台。18台戏在艺术上都把握了“寓教于乐”的要求,做到了思想性、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虽然它们大多是在市郊的剧场演出,演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为孩子们献上了一道又一道精美的精神大餐。苏州市滑稽剧团的大型校园喜剧《青春跑道》、青岛市话剧院海尔儿童艺术团的抗日战争题材的儿童剧《二小放牛郎》、安徽儿童艺术剧团的消防童话剧《老巴克与小巴克》、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的《丑公主》、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青春剧《柠檬黄的味道》、辽宁人艺的青春剧《鸟儿飞向太阳河》和马鞍山市黄梅戏剧团儿童剧中心以保护野生动物为题材的《男子汉行动》等剧目,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市滑稽剧团近年来连续创作、演出了三台儿童剧,而且都非常成功,值得庆贺。

  在这次展演中,许多儿童剧工作者真诚地为小观众服务的精神,很令人感动。3月9日上午,安徽儿艺在美琪大戏院为高安路小学的孩子演出《老巴克与小巴克》。在演到第二场时,有一车小朋友因大巴中途抛锚刚刚赶到。剧团一位领导觉得,让这些迟到的小朋友从第三场看起,不免令人扫兴,但从头演起,对在场的多数小观众也不恭。于是,他走到台前大声向大家说明情况,并问道:“你们同意不同意我们从头再演?”全场孩子异口同声回答:“同意!”演员们为场内小观众们的热情所感动,立即换装从头演起。在演出结束后,剧团领导又和演职人员一起收拾演出器材和道具,赶到第二个场子演出。这典型地展示了安徽儿童剧艺术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是值得上海文艺工作者好好学习的。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儿童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儿童剧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最好的工具。因为它是戏剧艺术范畴中的一个特殊的门类。演出和观看儿童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和娱乐活动。它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对少年儿童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其他任何文艺样式所不能取代的。已故的国家副主席宋庆龄曾对儿童剧的作用有如下经典性的论述:“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戏剧去培育下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予他们娱乐,点燃他们的想象力,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她还亲自创办了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儿童剧在戏剧艺术中应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评价一个国家的文学艺术的发展,绝对不可能把儿童文艺的作用和价值排除在外。无论是丹麦的安徒生还是德国的格林,都无一例外地为该国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坚实基础。在大力提倡“八荣八耻”、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容忍黑网吧成批地吞噬未成年人,不能容忍不健康的录像、卡通片,以及艺术作品中的色情、暴力镜头大举入侵儿童的眼球。我们需要大力扶正祛邪。扶正的办法之一,就是为未成年人奉献更多的儿童剧精品。

  从这次儿童剧展演所取得的成就中,再次鲜明地看出儿童剧的“印刻效应”。“印刻效应”是现代科学家从科学实验中发现的。1935年,奥地利生态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洛伦兹发现,小鹅孵出后的一两天内,愿意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这个习惯还会保持下去。若在小鹅孵出的一两天,将其与母鹅或人隔开,那么再过一两天,无论母鹅与人与小鹅怎么接触,小鹅再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洛伦兹把小鹅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反映叫做“印刻效应”。“印刻效应”也体现在儿童剧对孩子的启蒙作用之中。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儿童剧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看一出好的优秀的儿童剧,胜过课堂上的无数的说教,甚至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中国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说过:“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这正是洛伦兹的“印刻效应”的另一种说法。我们应当抓住启蒙教育的关键期,即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用“印刻效应”的理论,积极使用儿童剧这个工具,对未成年人进行“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

  一出优秀儿童剧的艺术生命和许多经典戏剧作品一样,也是长演不衰的。童话剧《马兰花》从1956年6月1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成立首场演出至今,已近半个世纪。该剧的作者任德耀已故去多年,首批演员也从年轻的小姑娘演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但舞台上的《马兰花》仍青春常在,每次演出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要把这次展演中涌出的优秀剧目,不断修改和加工,使之成为类似《马兰花》式的保留剧目,使之成为既叫好又叫座的艺术精品,力求做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统一。

  虽然儿童剧现在面临着艺术样式多元化的挑战,但是和其他各种艺术样式相比,孩子们还是很爱看儿童剧的。因为在剧场看戏,能看到演员活生生的表演,看到舞台上美妙的布景和奇幻的灯光,特别是台上和台下互动交流,游戏性、参与性强,戏结束后还可以上台和自己仰慕的演员合影留念,使小观众们非常开心。这次展演的许多剧目在演出结束后,孩子们纷纷争着让演员签名,并和演员拍照,一些演员已为孩子们所熟悉并成为他们的偶像。展演后举办了评选“我最喜爱的儿童剧演员”和“最佳剧目”等活动,有些中小学校还举行了观后作文演讲和座谈会,这些相关活动扩大、延伸了舞台演出的效果,深化了艺术教育的作用,提升了小朋友的思想境界和人际交往、思维判断能力,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常年艰苦奋斗在第一线的儿童剧工作者们。由于儿童剧演出的票价低廉,对演员表演技能的要求较全面(不但要能演戏,还要能歌善舞),现在存在的问题依然是优秀的儿童剧太少,儿童剧演员后继乏人。孩子们提出,希望象电影进校园一样,有更多的适合他们看的戏剧走进校园,改变目前一年看不到一两次戏剧的状况。这个要求是完全合理的,我们应当多想些办法来给予满足。

  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活动始于1993年,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它现已成为全国儿童艺术表演团体争相参加、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活动。希望它能像戏剧白玉兰奖的评选活动一样,成为上海都市文化的一个品牌,成为全国文艺工作者为未成年人服务的一面旗帜,将这项事关青少年培养的大事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把这个品牌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越做越好。(作者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评委)


作者:戴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