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提高四种能力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13:55 红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深刻把握现代化进程与规律,正确分析我国当前工农关系,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桂阳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干部的四种能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执行力。

  一、提高抢抓机遇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摆在突出重要的位

置,着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桂阳县作为郴资桂一体化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有色金属之乡和八宝之地,享有石墨城的美誉。烤烟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规模全国第二、质量第一,“桂阳金叶”品牌叫响全国。如何将这些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切实提高抢抓机遇的能力,放大优势,主动融入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借助外力求发展。近年来,大力实施“环境立县、开放兴县、强工富县”战略,发扬无孔不入的钻劲、铜嘴铁牙飞毛腿的精神,先后引进了以黄沙坪铁(多金属)矿综合循环利用项目、宝山矿业等为龙头的68家矿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富雷数码、广元五金等为龙头的电子机械工业,以宏达能源、润海电力为龙头的能源工业,以顺发制衣、利德时装为龙头的服装工业,以太和辣业、济草塘药业为龙头的食品制药工业,以桥市高岭土、东塔水泥为龙头的建材工业,以步步高、长富利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企业。全年共启动和引进项目92个,其中新批外资项目4个,投资过亿元的大型项目5个,形成了一园六区一带的工业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2005年全县共实现工业增加值20.34亿元,实现利税4.5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9.7%,实现财政收入4.73亿元,跻身全省“综合经济十强县(市)”第8名,为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始之年,我们一定要在全县干部中进一步强化抢抓机遇的意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郴州生态(民俗民居)旅游节在我县举办的大好机遇,精心组织、科学策划,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把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全面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确保在节会上,我县有一大批项目签约。积极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大向上对接力度,精心培育项目,加大争资力度,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二、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桂阳县作为郴州人口最多、版图最大的县,近年综合经济实力虽有较大提高,但是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依然较大,特别是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最困难的群体在农村、最多的隐患在农村,因此必须大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几年来,我们坚持提高统筹发展能力,着力在推进协调发展上下功夫,通过深入实践和不断总结,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工农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子。一是用工业化的思路抓农业。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的手段经营农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狠抓烤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形成了20万亩标准化优烟,2005年全县共收购烟叶53.04万担,实现烟叶特产税7500万元,烟农仅烤烟人平增收达230元以上,“桂阳金叶”成为全省唯一的年产值过5亿元、税收过亿元的单个农产品,并被国家烟草局列为优质烟叶科技示范园。建成了稳固的10万亩优质药材、8万亩优质水果、6万亩水产养殖等一批上规模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项目,辐射带动了17万农户。以金银花为主的10万亩优质药材,形成了“北有山东平邑、南有湖南桂阳”的品牌效应。二是用城镇化的思路抓农村。破解“三农”难题,关键是要建立农村投入的长效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坚持用经营城镇的理念盘活农村存量资源,精心培育项目,积极向上立项争资、争资立项引进资金,坚持公共财政资源向农村倾斜的“三位一体”捆绑式投入模式。仅2005年全县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余元,比上年增长40%,全面启动了通乡通村公路改造、烟水配套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4000余处,大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用市场化的思路抓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激活农民的主体作用。我们通过创新机制,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和促进土地规模流转的“两个”促进,最大限度的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促进劳动力转移上,采取开展劳务协作输出一批、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安置一批、发展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一批、建设小城镇转移一批等“四个一体”的办法,大力发展劳务经济。2005年,全县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4.8万人,在东垸等地成功地开创了“桂阳一条街”,打造了“桂阳品牌”,实现劳务收入14亿元左右,全县人平达1758元,占农民人平纯收入4168元的42.1%,劳务经济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促进土地流转经营上,我们在部分农民“洗脚上岸”的基础上,因势利导,积极促进土地向大户、能人规模流转,不断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成功地在飞仙塔水、和平石城、大和神下探索了土地流转经营机制,实现了规模集聚经营。飞仙塔水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发展烤烟产业,由一个不产烟的村变成了产烟大村,土地产出效益由原来的亩平900元增加到3000元以上,村民从流转中户平增收1500元,实现了多赢的局面。我县土地流转经营机制的探索经验被中央《学习与研究》典型推介。

  三、提高抓工作落实的能力。历史和现实告诫我们,有了好的发展思路,还要有好的作风来保证其贯彻落实。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如果措施不力,方法不当,抓而不实,最终将流于形式。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狠抓落实的意识,提高执行力。一要创新方法抓落实。落实工作切忌空对空,要对工作实行项目化精细管理,对工作责任人、责任单位、责任目标、完成时间、奖惩办法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增强操作性,防止空对空,通过明确责任求落实。二是转变作风抓落实。要切实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把公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做、本职的工作主动做、复杂的事情耐心做、不懂的事虚心做,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把主要心思放在谋发展上、把主要时间放在办实事上,以实干促落实,以落实促发展。三是深入调研抓落实。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同样一件事,有些人是久抓不实,而换一些人则迎刃而解,究其原因,主要是方法问题,落实工作,对象不同,方法自然不同。要克服经验主义的思维定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有的放失,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要善于从深层次的角度思考问题,广泛收集相关信息,科学分析,力求把握问题实质和关键所在,深入下去,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四、提高处理社会矛盾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现出来,而且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以致错综复杂,有的甚至表现得比较尖锐。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大局,影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我们坚持在重点工作中使用干部,在突发事件中考验干部,在艰难任务中磨练干部,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统筹发展,从工作决策上减少矛盾;加强政策宣传,维护政策权威,从政策落实上化解矛盾;积极疏导,有效防范,从科学方法上调处矛盾;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排查机制和稳定工作责任制,从完善机制上解决矛盾,从而确保了社会稳定。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不回避、不掩盖,敢于正视问题,勇于战胜困难。针对农村反映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我们积极创新机制,坚持“三位一体”的捆绑投入模式,有效缓解了经费瓶颈的制约,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针对影响社会治安的问题,县委统筹把握,以创建“平安桂阳”为主线,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分子,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作者系桂阳县委书记)

稿源:红网 作者:吴章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