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享乐主义也是读书的障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1日00:00 新华网

  许博渊

  刚刚在旧书摊上觅得一本哲学书《人论》,作者是20世纪世界著名哲学家、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原著1944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译本是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译者是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的甘阳先生。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解答“人是什么”的问题。这我感兴趣。而且,其原著名叫An Essay on Man,即“关于人的美文”,可见是一

本通俗读物,适合我这样的外行。于是买下。浏览一过,果然获益良多。今日写这篇文字,不是来讨论枯燥的哲学,而是要抒发对这本书在中国的悲惨遭遇的感慨。

  在尘土飞扬的旧货市场,这本书没有陈列在案板上,而被放在地下“2元一本”的书堆里,“尘满面,鬓如霜”。我捡起来一看,里面没有原主人的签名,也没有图书馆的印章,虽然纸张已经泛黄,品相还不错,第一章的第一页与第三页之间的纸还连着,没有裁开,可见21年来还没有人读过。卡西尔此书40年代问世之后,也曾红过,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在中国的命运却如此悲惨,我不禁感慨万千。

  当今的中国也有卖得不错的书,多半是是消遣性的,写些少男少女的性心理,或明星名人的私生活之类。对于众多的人来说,读书的动力是消遣,是享乐。

  在一文中,我说现在的人急于发财,心理浮躁,没有心思读书,其实忘了一条,就是享乐主义也是读书的一大障碍。青少年的网瘾、追星就是享乐主义的结果,成人打麻将成瘾也是享乐主义。有时间没日没夜挂在网上,没日没夜坐在牌桌前,就是没有时间读书,即使读,也选择消遣性的,目的不是寻求知识,而是找乐子。说中国出现了文化荒漠化倾向,大概不算危言耸听吧。在这样的气氛里,大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蒙难,也就不奇怪了。他说,“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我们是这样的存在物吗?

  之所以用“荒漠化”一词,是因为“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现在是“都付与了断垣残壁”。陶希圣先生的外孙沈宁先生最近在《书屋》发表了《清末读书少年郎》一文,介绍了他外祖父的读书生活。他说,他的外祖父5岁就读完了《诗经》和《论语》,六七岁就读《尚书》、《礼记》、《史记》、《汉书》等等,小学没有读两年,九岁就进了中学,国文之外,读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沈宁先生说,陶希圣先生不但国学学得好,英文也是每学期考第一名。那时中学的英文课,一上来就是莎士比亚的诗,的确是够难的。沈宁先生感叹:“中国人特别是所谓读书人,确如鲁迅先生所说,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一代不如一代的判断似乎有些刺激性。陶希圣先生家里条件好,是做官的,又是书香门第,本人又特别优秀聪慧,自然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不能拿最优秀的人才和芸芸众生相比。但是,现在的读书风气淡薄也是事实。要不然,为什么这些年各基层机关的图书馆纷纷关门大吉呢?为什么严肃的书籍无人问津沦落尘埃,而花花绿绿花里胡哨的东西却大行其道呢?

  相关文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