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垄断企业的高福利已成众矢之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1日03:00 中国青年报

  下面观点,您同意哪些?

  垄断企业的高福利,把较高的生产成本转嫁给了全社会67.1%

  垄断福利慷国家之慨,获一己之利,应该立即废除56.0%

  垄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接受社会监督54.9%

  不消除这些行业的垄断地位,垄断福利难以根除46.8%

  垄断企业效益好,他们给员工好福利别人管不着11.9%

  可能很少有哪个地方性法规受到全国公众如此高的关注。4月23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的消息甫一报道,便迅速出现在各大新闻网站的显著位置。

  人们关注这一条例,显然并不仅仅因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而更多的在于,它被解读为法律、法规在取消“垄断福利”上的“破冰”之举。这一条例规定,“电、煤气、天然气、煤等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计量、收费,不得向本单位职工和其他居民无偿、低价提供能源产品或者实行包费制”。

  长期以来,地铁公交员工和家属免费乘车,电厂工作人员免费用电,燃气公司职工优惠使用燃气,诸如此类,在全国一些垄断性行业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通过华通现代题客调查网实施的一项有全国各地1912人参与的调查显示,71.8%的人指出,就他们所知,“垄断福利”在当地是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被一些人称为“垄断腐败”的“福利”究竟有多大,也许我们可以从一则新闻中看出一丝端倪。3月23日,一则来自《东南快报》的消息称,厦门市公交总公司从4月起停用家属卡、职工卡等3类公交优惠卡后,每年至少可为公司挽回700多万元的经营性损失。

  规模巨大的“垄断福利”让很多人愤愤不平却毫无办法,而《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的这一规定无疑顺应了相当多人的诉求。调查显示,84.7%的人赞同取消垄断福利。

  事实上,在一个多月前,国家电网公司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网省公司必须立即停止执行各种名目对系统内职工用电实行优惠的办法”,从而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和媒体对“垄断福利”进行批评之后,第一个对此叫停的行业。尽管如此,《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首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名义对“垄断福利”说“不”,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当人们将这一条例与差不多同时发生的另一条新闻相比照时,显得愈发意味深长。

  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行业2005年运行分析及2006年趋势预测》报告指出,2005年电力全行业亏损,亏损额达127亿元。在“全面放开电煤价格”的大背景下,这份报告迅速被解读为一份“电力涨价报告”。很多人认为,继2005年5月1日我国首次实行煤电联动,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度上涨2.52分之后,电力行业正等待着国务院批准第二次煤电联动方案。电价“涨声”开始风生水起。

  而人们在听取“涨声”一片时,却惊异地发现,这些“亏损”行业的员工,依然享受着高工资、高福利。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年工资为14040元;其中,非垄断行业的农林牧渔业职工工资为6969元,电力、煤气、水等垄断行业是18752元。一项来自福州市的统计数字则表明,两年之后,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2005年,福州市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达28092元,比2004年增加了5332元,在19个行业中增幅最大,接近20%;而一般行业的工资增幅不足10%。

  “亏损、涨价、高工资”,这些关键词之间匪夷所思却根深蒂固的关系似乎让很多人释然:自己对“垄断福利”的不平,可能并非源自“眼红”,而是因为它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相关。这些表面上的单位内部福利,最终都会变成服务成本,由政府和公众埋单。

  本次调查显示,67.1%的人认为,“垄断福利”实际上是把较高的生产成本转嫁给了全社会,是对社会其他人群福利的掠夺。

  而企业之所以能够进行这种转嫁,则是因为垄断使得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缺失。

  专家指出,垄断行业分为技术性垄断行业与政策性垄断行业两种,不同性质的垄断行业应该区别对待。包括水、电、煤气、铁路等行业在内都属于技术性垄断行业,这些行业垄断的效率比竞争的效率更高。比如说,自来水最好由一根管道通到各家各户,而不是搞多家供应,全世界皆是如此。也正因为这种天然垄断,其定价不能完全由企业自己说了算,而应由政府来调控和监督。

  有分析指出,眼下的“垄断福利”,与听证制度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目前,很多听证会缺乏公正性和代表性,基本上是“逢听必涨”。这就给一些垄断行业这样一个信号:“反正亏损能通过涨价来弥补”,在这种情况下一边是亏损,一边是高工资和高福利也就不足为怪。

  就这一点而言,安徽省立法取消“垄断福利”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尽管,这一法规并不能防止“垄断福利”从台前走入幕后;尽管,这次取消仅仅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顺便带出,而没有直面更为关键的透明、监督等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