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择差教育抽向社会的耳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1日06:00 光明网
廖保平

  在升学率考核体系下,普通中小学校几乎无法做到不“嫌差爱优”。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却纷纷出现专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2006年4月19日《北京晨报》)

  我以为这些教育机构都是徐向洋行走学校的翻版,无论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教育目标,还是采取的惩戒性教育方式,与徐向洋行走学校都十分相似,并无特别的独特之处。

存在是合理的,这些教育机构能够出现、学费高但不愁生源,说明我们普通中小学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在一个道德偏离正轨,拜金主义渗透于每个角落,滋生于每个心灵的社会里,功利主义必然抬头,绝非孤立的教育也必然受其影响,直接地表现为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资源的使用,教育效果的评判,教师成绩的考核都会围绕这一功利目标转动。优生是实现这一功利目标的最强有力手段,差生不仅无助于目标的实现,还有可能拖后腿,由于差生的“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优生学业,最终影响功利目标的实现。因此,优生受欢迎,成为各个学校竞相争夺的对象,那些拥有雄厚资本的学校以优厚的条件掐尖就习以为常。而差生则成了功利教育的包袱,甚至牺牲品。

  这样的结果是造成马太效应,优者更优,差者更差。虽然在受教育的形式上两者是公平的,但在受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已存在不公平,甚至存在对差生的严重歧视。不排除有些老师把差生视为多余的人、无用的人、没出息的人,这样的心理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是传染给家长和社会,对差生抱有陈见,二是传染给差生,他们在别人异样的目光和鄙簿的口吻里看到了自己的渺小。正处于自尊心极强的年龄阶段的他们会选择两种行为方式来回应这种目光和口吻,一种是沉默下去,丧失对生活和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成为沉默寡言的抑郁者,一种是用特有的方式反抗,顶撞老师,反感社会,破罐子破摔,最后很多人因此走向堕落乃至违法犯罪的道路。

  学校的任务无非教书育人,教书和育人是两条腿,而现实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常常瘸着一条腿前行,书教好了,人可能并没有育好。其实育人远比教书复杂艰巨得多,育人既包括树立人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包括对人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训练,也包括纠正人的不良行为,如逃学、打架、闹事、抽烟、喝酒、网瘾等等。被升学率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普通学校不愿管、管不了”,差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这一环节缺失,在社会上就很难补上,择差教育中心正好补上了这一课。它通过惩戒的教育方式来校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校正行为来校正思想,通过校正思想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人们对这种惩戒式教育的质疑和批评,我完全可以理解,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是我要说的是,当一个人有了病,吃药不管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打打钱呢?择差教育不是升学教育,它是只是短时的纠偏校正教育,它或许不能完全纠偏,也不可能完全校正,但是它让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吃点苦,体验一种别样的生活,磨砺一下自己的意志,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不是什么坏事。

  正因为择差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恰说明择差教育中心是现实教育的怪胎,是社会教育的畸形儿,它的戒尺虽然不会把学生打成“残疾人”,但它是抽向社会的一记实实在在的耳光,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我们教育的弊病所在、改进方向所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