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襄城人诠释“襄城速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2日09:2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有一个新名词,最近在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领域被频频引用,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这就是:襄城速度。

  什么是“襄城速度”?襄城人拿出了两组数据:

  从2002年到2005年的3年时间里,全县GDP由35亿元增长到85亿元,增长了近1.

5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8300万元增长到1.65亿元,整整翻了一番。

  2003年和200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十快县”,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中,由2001年的73位上升到2005年的36位,4年时间前移了37个位次。

  这些数字或许过于宏观和抽象,襄城人会领你到乡镇看看:

  汾陈乡,位于襄城县的最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两年以前,这里没有一个上百万元的工业项目。而现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就达7个。乡政府西侧,一个从纺线到织布再到制衣的产业园正在形成,全乡14家非公企业吸纳了近两千名农民就业。

  位于襄城东南浅山区的紫云古镇,3年前还是省级贫困乡镇,工商税收不足30万元,政府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下来。而如今,随着城南工业区在该镇辖区规划建设,首山一矿、紫云焦化等十几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把紫云装点得光彩夺目。2005年该镇工商税收实现435万元,镇区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许昌市重点推介的旅游景区。

  如果说乡镇巨变离普通群众的生活还嫌远的话,襄城人会引你走进社区街道和农庄村组:

  城区东南文明街,以前由于街道泥泞,没有下水道,居民们洗个衣服、冲个厕所,都要在院子里挖坑,让水向地下慢洇,否则街道上就会“发大水”。2004年以来,县里融资7亿多元实施旧城改造,先后硬化、新修、打通了50多条大街小巷,完善了各种城市配套公共设施,文明街的居民们从此告别了挖坑洗衣服的历史。

  紫云镇塔王庄村,全村1000多口人通过围绕首山一矿搞服务,发展起运输、餐饮、旅馆业,不到两年时间实现了人均收入由2000元到4500多元的增长。村里有了钱,开始筹划建设农民休闲广场、文化娱乐大院,农民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

  ……

  说起襄城的快速发展,从汾陈乡党委书记马桂花到紫云镇镇长王普敬,从文明街的老居民到塔王庄的村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词:以前想都不敢想!

  “想都不敢想”的襄城人,怎么就创造出了“襄城速度”?

  县委书记崔国欣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找出了一条适合襄城发展的路子。

  襄城县历史上重农轻工,工业项目屡上屡废,几乎患上了“恐工症”。2002年新班子上任后,以实施“创业工程”为突破口,树立工业强县观念,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依托当地丰富的煤炭和农产品资源,走一体化、产业化的循环经济路子,逐步实现了县域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2005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9.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3年的30.6∶35.8∶33.6优化为24.5∶51.6∶23.9,第二产业超过一、三产业总和,确立了主导地位,这使该县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在第五届中部六省百强县评比中,襄城县位居58位,被列为综合竞争力呈上升态势的9个县之一。

  县长蔡全法说,全省“十快县”评比的淘汰率超过30%,襄城已经蝉联了“十快县”称号,下一步是争取第三次上榜。

  他说,“我们创造了‘襄城速度’,还要保持住‘襄城速度’。”②7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