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读书日”远了,高额书价还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2日18:00 光明网
赵登岩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读书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11部委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呼吁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北京发行集团所属的王府井连锁店、中关村图书大厦、北京图书大厦等全市国有书店于当日将实行8.5折优惠。(据4月22日《北京日报》)

  其实,书店响应国家11部委“全民阅读”的倡议打折售书,这个“看上去很美”的

举动,在很多地方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闻。可是仔细一想,还是不乏“作秀”的嫌疑。按理说,公众的购书活动应多在平时,而不是非要等到“世界读书日”这天。那为何平时的图书价格居高不下,而有关部门一号召却又站出来“显示爱心”了呢?这无疑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持续走高的书价影响到了“全民阅读”愿望的实现,并且书商们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事实也正是如此,据有关人士分析,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的图书价格几乎以每年翻一番的规模“飞速猛进”,超出人均居民收入增长率的10倍还多。也正因为如此,图书出版业自2002年“国内十大暴利行业”开始盘点以来,一直未能从榜上除名,其利润率与房地产、医疗医药等行业不相上下。如果你去逛逛书店,便会发觉,在他们的书架上,除了一些长年无人问津的破旧书籍之外,已经鲜有定价20元以下的书籍存在了。这就意味着,若非对某书“特别钟爱”,对一般的城市工薪阶层而言,很少有人再愿意节俭“物质食粮”的支出来购买“精神食粮”至于那些作为图书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的莘莘学子们,则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去思考那些整天泡在书店里只看不买,甚至还要忍受书店工作人员“白眼儿”的“书虫”们的行为,便不难理解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个生意不火,价格却“火”的“特殊行业”存在呢?援引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引用过的一句话便足以说明问题的“症结”: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在这种无序的状况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方面,读者买不起书,图书销量锐减,书商的利润降低;另一方面,出版商千方百计抬高书的定价,试图以此来弥补销量不足带来的损失。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而这个“怪圈”的最终受害者却只能是是读者。因为书商有高额有回扣可以吃,有不菲的“上架费”可以享用;出版商有作者的版费可以拿,有书价可以漫天制定。读者却只有减少购买、减少阅读一条途径。于是,社会进步了,技术提高了,老百姓买书、读书却委实成了奢侈。

  笔者认为,印刷术的发明者绝不是为了给书价“垄断”提供契机。

  爱默生说:“在最高层次的文明里,书仍然是最高层次的乐趣。”然而,为了享受这种乐趣,却要付出越来越高的代价,迈过越来越高的“门槛”,这很难说不是一种悲哀。所以,笔者认为,要想“全民阅读”变为现实,书价的“打折”就不能仅仅局限在“世界读书日”这天,因为,“读书日”走了,公众的读书愿望还在,读者还在,高额书价还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