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每月一个“黄金周”如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3日08:15 南方日报

  我看黄金周

  卢轶

  老家在杭州,因此对每次黄金周的“爆棚”状深有感触。每到那些天,别说西湖边了,就连方圆几公里内,都是密密麻麻蚂蚁状的人们。不止打车、吃饭难,连想欣赏西湖的

美景也不轻松——周边的道路都进行了交通管制,因此要接近西湖,先步行一大段路再说!

  不光是杭州,全国几乎所有的旅游城市和景点到了这时候都颇需经受一番考验。游客们当然不是傻子,大家明明知道,这个时候出去,房价、车票高涨不说,搞不好到了景点放眼一望,几乎全是脑袋。有一个笑话,说是某一个黄金周,某记者到了八达岭长城采访,逮着一个孩子问:“长城好不好玩啊?”这天真的孩子哪知道对着镜头该撒点小慌的道理,他脑袋一歪,嘟着嘴忿忿地说:“一点儿也不好玩,到处都是屁股!”当大人们一边觉得黄金周出游到处看脑袋是受罪,一边还是难以舍弃这难得的假期,一咬牙一跺脚奔上行程的时候,孩子的视角也许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看待同一个问题,不能老是从惯性的视角去观察。对待黄金周,同样如此。

  从表面上来看,黄金周的尴尬,应该是社会公共设施与大量、集中的消费需求之间,供求不平衡的问题。但换一个角度,更深层次的供求不平衡,也许是有限的三个长假与普罗大众强烈的休假愿望之间的矛盾。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肩负着相当的生存压力,难以获得舒解的渠道,因此希望出去走走,看看不一样的世界,接触另一种人群,这完全是人之常情。但是长假不常有,欲望却时时滋扰人心,中国人难道真的如此可悲吗?

  事实上,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休假。”可见带薪休假与黄金周休假一样,是劳动者的两个休息权之一。但实际上,真正享受到这个权利的人,少之又少。对单位来说,如果每个人都带薪休了假,这意味着成本的大大提升;而对个人来说,在目前的中国社会里,有勇气去休这个假,需要打消不少的顾虑:老板会怎么看待我?同事会不会因此超过自己?如此等等。现实一点看,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要完全实现人人带薪休假,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既然这条路暂时行不通,我们再换一个角度。前段时间,坊间流传着一个说法:改革目前的“双休日”制度,每月实行“小黄金周”。即每周休息两天改为休息一天,剩余的一天累积至月末,这样每月就可以积累出一个四五天的“小黄金周”了。我听了觉得欢欣鼓舞,您觉得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