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介绍中国的发展——访菲《世界日报》社长陈华岳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3日14:32 新华网 |
新华网马尼拉5月3日电(记者吴强范跃龙)点击菲律宾华文报纸《世界日报》的网站,独具中华特色的古筝乐曲立刻飘出,其世界新闻栏目每天都跟踪着关于中国的新消息。 记者走进《世界日报》坐落在马尼拉中国城的新办公楼,这里装饰一新。74岁的社长陈华岳先生接受了记者采访,言语间处处显露出他的精明和老练,同时也透出文人和老报人的风度。 陈华岳说,自己年轻时是菲律宾《华侨时报》(现《商报》)的外勤记者,1962年起考取律师资格。1972年马科斯政权在菲实行军事管制,对中国大陆的消息实行封锁。在此期间,陈华岳曾担当被关闭的《华侨时报》的辩护律师。 1975年中菲建交时,陈华岳看到,“菲华社会大多数人连中国第一任大使赴任的消息都不知道”。为改变这种状态,1981年,陈华岳和菲华联谊会的部分爱国华侨创办了《世界日报》。 25年来,《世界日报》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了菲国第一大华文报纸,每天发行量达2万份,广告商趋之若鹜,不仅在经济上盈利,保证了200多名工作人员的工资,而且在两年前盖起新楼,成为中国城和华人社区的一个亮点景观。 在谈到为什么《世界日报》获得成功时,陈华岳说,在海外,正确的报道路线是办报灵魂。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政策深得海外侨胞人心,因此,《世界日报》十分注意客观反映中国的发展进步,全面介绍读者所想要了解的情况。 “连许多原来站在对立面的读者也被争取了过来。”陈华岳说,报纸的每篇社论都经过认真思索,反复推敲。此外,报纸超越侨团内部矛盾,在经济上独立,报社董事会成员也注意,从不卷入侨社利益的纷争。 陈华岳说,菲律宾华人读报率很低,而且90%的华文读者集中在大马尼拉都市区,华侨华人后代读中文报纸的人越来越少,因此,“新侨”对华报生存发展十分重要。他说:“虽然读者人数有限,但读者类型很多,可写的文章还是不少。” 最近,陈社长和他的得力助手侯培水总编辑正忙于组织出版一部书,记录菲律宾华文报纸的历史,以了却一个多年的心愿。(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