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进学生课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3日14:45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5月3日电(记者朱林刘媛媛)在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在走进学生课堂,开始受到青少年的关注。

  目前,广西已开展了一系列“乡土文化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教材、进课堂”活动,一些大专院校还将成立各种研究会,对非物质文化进行研究、探讨,目的是使民族音乐、舞蹈、绘画等在青少年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是身口相传的技艺,因此它也是不稳定的、脆弱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正铀说,在现代社会,要传承和发扬这些古老的文化就必须注入现代元素,以适应时代。他举例说,古壮文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间几度失传。现在,人们利用计算机识别手段将古壮文录入电脑,不仅保护了古文字,还可以用来翻译古书和药典。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12个世居民族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如铜鼓、壮锦、瑶绣等。不过,这只是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小部分。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的发展、人口的膨胀使这些“活”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对无数中国人感到骄傲的国萃“京剧”,如今的孩子也许没有太大兴趣;对吃着“麦当劳”、弹着钢琴、跳着芭蕾长大的他们来说,以后谁还知道何谓“唢呐”,何谓“高跷”呢?

  因此,有专家倡议,把每年的1月1日作为全国“青年文化遗产日”,呼吁青年走向社会、参与到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来。据了解,教育部和中宣部已把每年9月定为“传承月”,希望在青少年中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从小就认识到民间艺术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完)

  相关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