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乡村游:风景这边正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4日06:00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身背行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鸟语花香。观小桥流水的农家景,听俚语乡言的农家情,享温馨舒适的农家乐……如今,到乡村转转,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的心愿。

  我省有60%%的旅游资源集中在农村地区,那里既有绝妙的山水风光、生态景点,又有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古民居,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乡村游正在展现独特的魅力。

  “五一”黄金周,正是乡村最美时节。踏着春天的脚步,和亲朋好友走进自然淳朴的乡村,在农家果园里摘果、在绿色菜园里拔菜、在晨雾弥漫的茶园里采茶、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尽享田园乐趣。乡村游,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中国乡村游”是国家旅游局今年推出的主题,“五一”前夕,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乡村游”的旋风,我省也启动了以“游魅力乡村、揽风情农家”为主题的乡村游活动。前不久,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优秀旅游乡镇”创建活动。

  魅力初现乡村蕴涵“富矿”

  在拥有“双遗”头衔的黄山脚下,众星拱月般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村庄,优美的生态环境、迷人的居住文化和悠远的历史沉淀,使黄山市的田园风情深深吸引中外游客。

  除了皖南地区,在合肥、阜阳等城市周边,一批风情各异的乡村游景点初具规模,涌现了菜花节、西瓜节、采茶节等颇具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统计数据显示,我省有60%%以上的旅游资源集中在农村,这些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已较完备,具备了开发旅游产业的条件。上世纪90年代,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旅游开发扶贫”工作,涌现出了颍上八里河、舒城万佛湖等典型。进入21世纪,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活动中,我省有17家列入其中,数量名列全国第二,树起了一批发展农业旅游的样板。2004年以来,我省以创建旅游经济强县和农家乐旅游区为抓手,积极引导旅游县(区)发展乡村游,增加农民收入。在皖南等旅游资源聚集地区,“乡村游”已成为当地的拳头旅游产品。

  如果说最初的乡村游项目多由地方政府推动,那么现在市场化运营的味道越来越浓,一些目光敏锐的旅行社开始围绕乡村游主题,精心设计线路,推出老少皆宜的旅游产品。业内人士分析,乡村游作为一种回归田园、体验农村的旅游活动方式,多以短途为主,价格适中,因此备受城市居民青睐。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徐华玉介绍说,目前该旅行社正在与舒城舒茶镇有关方面洽谈,准备开发该镇“九·一六”生态茶园。这里不仅拥有较好的茶叶资源和美丽的自然环境,而且保留着1958年毛主席在这里视察时的休息室,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游客在这里可以怀旧,回想那一段难忘的历史。

  据省旅游局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乡村旅游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其目标市场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打造乡村游不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我省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更将起到带动农民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以旅助农村民初尝甜头

  日益红火的乡村游给农民带来了新的致富途径。近年来,我省许多乡镇,依托周边景区景点,大力发展旅游业,逐渐尝到“乡村游”的甜头。

  石台县大演乡新农村村民世代生活在牯牛降,虽身处巨大的“绿色自然博物馆”中,过去却守着“富山”受穷。进村仅有一条颠簸的小路,板车都很难拉进去;村民种点水稻,采点茶叶,生计勉强维持。为改善生活,不少人拿起斧头,违禁上山偷伐树木,每年都要被派出所处理几人。随着牯牛降旅游景点的开发,如今,一条宽广平整的柏油路直通村部,每到周末,来牯牛降旅游的自驾游车队和旅游大巴排成了长龙,合肥人来了,上海、南京人来了,连大鼻子“老外”也来了,偏僻的山村变得热闹非凡。村民放下斧头搞起了旅游,20多家“农家乐”餐馆、旅馆生意兴隆,村民菜园里的绿色蔬菜成了抢手货,采掘的山果、野菜成了“香饽饽”,有的办起了旅游工艺品厂,还有的给游客当起了导游。新农村的人均收入一跃在石台县各村名列前茅。

  位于天柱山西面的水吼镇水吼村风景如画,山体资源独特,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徒手攀岩。受游客的启发,2001年,水吼村半岭村民组41个农户集资5万多元,创办了我省第一个攀岩基地——天龙关户外攀岩基地。四年来,这一农民集资开发的新景点已累计接待游客1.8万人,创收210多万元。与水吼村相邻的马潭村却是远近闻名的漂流村和民俗村。该村在2000年开发天险河漂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家乐,推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黄梅戏表演、山歌对唱、篝火晚会、沙滩游乐、品尝农家饭菜等项目,吸引了各地游客。通过近5年的发展,马潭村年接待游客近2万人,旅游收入240多万元,全村有160多人直接从事旅游业,农民人均年收入增收500多元。发展旅游为当地百姓打开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合肥市包河区大圩乡党委书记张玉轩介绍说,该乡凭借这几年举办的“菜花节”和“葡萄节”,先后吸引了20多万人参观。2005年,该乡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近4000元。更重要的是,发展乡村游,村容村貌也会随之改变。该乡新民村已着手进行旧村改造,统一徽派建筑风格得到村民认可,现在村里道路干净,庭前花香,炊烟袅袅,出门即景。

  形式多样道路越走越宽

  乡村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让乡村游道路越走越宽,让更多的村民得到实惠,是各地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一批旅游经济强县和农家乐示范点敢想敢干,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为全省乡村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的黟县,去年提出了打造“中国乡村第一游”品牌的目标。这个自信源于县内美丽的生态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充分挖掘“皖南古村落”资源,以县城为中心,以西递、宏村为两翼,建设了一批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仅去年10月份一个月,全县旅游接待总量达20万人次。

  与黟县相比,颍上县八里河的旅游资源可谓一般,十几年前还是一片荒滩,但当地农民把旅游基础建设与农业基本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整治农田,规范水系,改造村镇,种树种草,将不长粮的低湖洼地改造成一个风光旖旎、号称“华夏农民第一园”的南湖公园。八里河景区也一跃成为全省旅游的一颗新星,成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和4A旅游景区。过去受水害,现在靠水富,八里河农民“无中生有”办旅游,尝到了甜头,走出了一条新路。

  同样并不具备多么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依靠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合肥市周边的乡村游也是红红火火。长丰县陶楼乡前不久举办了“首届桃花旅游节”,而包河区大圩乡也迎来了“第四届菜花节”,合肥人可以数得上来的乡村游还有“西瓜节”、“草莓节”、“葡萄节”等。一方面城市“长大”了,人们的口袋“鼓”了,休闲需求日益上升,使乡村游拥有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私家车的增多,使地处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又多了分“地利”。

  省旅游局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乡村游”的模式应是多样化的。目前,我省正在开展“安徽优秀旅游乡镇”创建活动,创建的主要类型有:观光型乡村旅游、休闲型乡村旅游、文化型乡村旅游、生态型乡村旅游、名人故里型乡村旅游等。各地、各旅游管理部门将引导农民把森林、农田、果园、房舍、庭院等经过投资和改造,发展成为旅游用地或旅游设施,打造成一个个响当当的乡村游品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