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100场戏的昭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4日08:30 红网-湖南日报

  蔡栋

  在电视、互联网不断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戏剧的萎缩似乎是不争的事实,戏剧还有生命力吗,还有市场吗?

  邵阳市花鼓戏剧团以自己的演出对此作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他们创作演出的现代

戏《儿大女大》,自1988年首演以来,18年已演出1100多场,至今仍受观众喜爱(见4月21日《湖南日报》)。

  说题材,《儿大女大》的内容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乡村老农家里的故事:儿女大了,仍无休无止地索取,父辈难为,终于矛盾迭起。它是一台反映家庭伦理道德的喜剧,投入不足一万元,纯属“小制作”。但有时团里三个剧组同时演这台戏,还供不应求。它演遍了邵阳市农村200多个乡镇及周边市,演了18年,培养了三代演员。它的成功昭示我们:戏剧最大的市场在基层。

  一出戏受不受欢迎,能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质量。

  而质量好坏的衡量标准,首先就是要看它是否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儿大女大》是作者从乡村左邻右舍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讲的就是农民家中事,它不回避矛盾,针砭现实,原汁原味。也许它的演艺水平还谈不上有多高,在艺术上也还需要打磨,但它触动了子女教育这本“家家难念的经”,反映了人民的心声,自然会得到广大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喜爱。

  好戏从哪里来?从火热的生活中来。有的人也下去体验生活,但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拿起笔来,只能向壁虚构。有的人缺少生活,走的是另一条“捷径”。戏剧界的“戏说风”、“炒古风”都曾风行一时,但出了几个有影响能留得下的戏?有些所谓“大制作”的戏,远离老百姓,演一个丢一个,“没有市场,只有赛场;台上热闹,台下冷清”,远离生活、远离时代,一味耍贫嘴或与老百姓生活八竿子打不着的戏,又怎能赢得老百姓的喜爱?

  面对电视、互联网的普及,有的人悲观了,认为戏剧只能走向衰亡。他们没看到戏剧的广大市场在基层。不是群众不爱看戏,关键是有没有他们喜闻乐见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戏。《儿大女大》的作者长期生活在农村基层,写这个戏的时候就是个农民作家。所以能写出生活气息很浓的《儿大女大》。有的观众评这出戏,“语的是当今事,唱的是现实情”,既充满生活情趣,又有现实意义,它紧紧扣住了广大观众的切身问题,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从昔日的《打铜锣》、《补锅》到现在的《儿大女大》,走的都是这一条路。

  基层是广阔的天地,群众需要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愿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生活,演出更多像《儿大女大》一样的好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