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我不是枪手但坚持认为“高雅”需要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5日00:05 红网

  本人拙文《我们想“高雅”,但口袋里没有钱》经红网的《红辣椒评论》栏目刊载之后,先后被各大网站所转载,并且将其放在了首页。网友们也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一天之内一个网站的评论就有近万条,由此也引发了一些传统媒体的关注,本人先后接到了数家媒体要求采访的电话。

  在诸多网友评论中,本人认为大部分对于我的观点表示赞同,但是仍有部分网友对

文章的一些论点以及本人的身份提出了质疑。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质疑我是天娱与湖南卫视的写手;二是怀疑我并非80年代出生之人;三是认为欣赏高雅艺术无需金钱代价。

  质疑我是“枪手”、80年代出生这两个问题最好回答,我是以真名发表该文。“高杰”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绝对有据可查,我是南京一所学院新闻传播系在读学生,是否是“枪手”,年纪多大一查便知,也无需作过多解释。至于一些人认为80年代出生的人不可能写出如此“精彩”之文,那只能说明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去了解这样一代人,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屑去了解这样一个群体。

  至于欣赏高雅艺术是否需要以金钱作为代价,这倒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而这也是我那篇文章的主要观点之所在。

  我们当然可以通过大众媒体而获得高雅艺术的廉价欣赏,但是这种廉价欣赏所产生的审美享受的质量有多高,相信只要稍微懂艺术的人都明白。你看音乐会的现场直播与到音乐厅中去亲自感受一场音乐会绝对是不一样的,到小剧院看一场话剧与看实况录像也绝对不可同日而语。刘忠德老先生的新作中国剧《天鹅湖》为什么没有通过电视频道进行现场直播,而是放在剧院中进行真人演出,相信他也早已明白这个道理。

  电视这一媒体的传播特性决定它最适合传播大众流行文化。CCTV-10虽然获得许多国内知识分子的好评,但是你难道没有注意到它的选题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大众化吗?Discovery频道被某些人奉为高品质之保证,难道你没有发现它的纪录片相对于一些纯纪录片而言,更具视觉冲击力,娱乐性更强吗?“超女”这种典型的大众文化产品绝对是适合通过电视媒体进行传播的,而作为大众传媒,电视也应该将这类大众文化产品作为其主要的传播对象,尽管我们可以通过这一传播渠道来传播高雅文化,但不能成为主流。

  所以我认为,人们要真正享受通常意义上的高雅艺术,只能前往剧院、音乐厅、美术厅,而非守在电视机前。而对于剧院演出而言,门票绝对成为人民大众获得陶冶情操的最大门槛。某些高官、要人可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赠票,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想要跨入那扇神圣的大门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记得上海大剧院单是参观票(只能参观其建筑)大概就需要50元(具体多少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就更别说进去看一场高质量的演出了。另外,即使你花得起这个钱,那你也得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所谓的国际化大都市,我相信中西部地区即使是省会城市,也不能保证经常有这样的艺术演出可供欣赏,更不用说是那些小城镇以及广大的农村地区了。难道在这方面,经济基础不是决定上层建筑的充要条件吗?

  有人可能会拿某些人坐着飞机去追“超女”,为了给“超女”投票一买就是几十张电话卡等事例来反驳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不缺这点钱。其实只要你仔细地想想,那种坐着飞机去看“超女”的人在中国13亿人中所占的比例有多少?我敢肯定,包括我在内,绝大部分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是从来没有坐过飞机,更不用说一些偏远山区的孩子甚至连火车、汽车都没有坐过。相信大部分花着父母血汗钱的莘莘学子都在盘算如何将每一元钱花在最应该花的地方上。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某些人用父母的血汗钱来挥霍,我也清晰地记得某位大学生用父亲卖血的钱来摆阔的新闻。但是,只要你去调查一下,就会明白将每一元钱用到最合适地方的学生是主流,即使他们对于物质需求已经不同于刘忠德老先生正年少的那个年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用在80年代出生的人身上也绝对没有过时,请大家不要像“九斤老太太”那样不停地念叨着“一代不如一代”,我就亲眼见过一位家境不是很宽裕的女生放弃了“保研”的机会,为的是早日工作以便自己的弟弟能够顺利读上大学!

  另外,要懂得真正享受高雅艺术就需要掌握这方面最基本的知识,说到底就是基础的艺术教育问题。你们谁能够保证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每所中小学都有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一名专职的美术教师、一名专职的体育教师?你们谁能够保证让每个孩子在上学之时就能够接受过艺术方面的教育?你们谁能够保证每一位拥有艺术天分的孩子能够获得与之天赋相适应的艺术专业教育?

  当然这些问题是不可能彻底得到解决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国家正在试图去解决,而我们似乎还停留在如何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有学上,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似乎还在研究解决所谓的民办教师问题,我们的许多地区似乎还在争论义务教育阶段杂费是否也应该免除,我们的许多城市甚至仍在考虑农民工的孩子是否需要继续交借读费。

  “超女”本身就是由于流行文化而产生的市场经济问题,至于“超女”是否高雅?“超女”是否应该存在?这类问题我们就交给市场去解决吧!年轻人是容易喜新厌旧的,当现在的年轻人厌倦了“超女”这种娱乐形式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向别的方面。

  流行文化也不一定是垃圾,当年邓丽君的歌曲不也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吗?许多人认为邓丽君的歌会腐蚀人的思想,然而那些通过中波,偷听播放邓丽君歌曲广播的人不是有许多已成为社会的中坚吗?四大天王曾被认为是大“俗”,可是张学友不也拿到了“世界杰出青年”的称号吗?他的歌舞剧《雪狼湖》不也被一些人认为是高雅艺术吗?

  所以,我们需要真正谈论的问题是我们的艺术教育在哪里?作为普通百姓,可以近距离享受的廉价高雅艺术资源在哪里?而我们的政府部门所要管的、所要抓的应该是如何通过政府行为使高昂的高雅艺术资源以最为低廉的价格被群众所接受,如何在我们的国民教育中提高艺术教育的比重。

  强制性地消灭通俗文化,高雅艺术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占领市场,通俗文化的被强制消灭只能造成民众精神世界的空虚,那样的日子我们还过得少吗?难道还让我们回到全国只有八个样板戏的时代吗?

稿源:红网 作者:高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