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温家宝五四青年节看望北师大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5日00:56 中国青年报

  

温家宝五四青年节看望北师大学生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记者邹声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上午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亲切看望青年学生,与大家共度五四青年节,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青年朋友表示亲切的慰问,致以节日的祝贺。

  上午10时许,温家宝和国务委员陈至立一行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虽然正值“五一”长假,但图书馆里依然坐满了学生,一片热烈的学习气氛。面对围上前来问好的学生,温家宝热情与他们握手,祝大家节日快乐。

  温家宝一边仔细听取图书馆馆长的介绍,一边步入了善本库。一函函珍贵的古典文献,飘散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正在阅读古籍的师生看到总理到来,纷纷起身问好。温总理仔细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研究情况后说,古籍研究和整理很辛苦,现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少了,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好好研究。

  在三层理科阅览室,一百多名正在看书的学生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总理的到来。温家宝一一与他们握手,仔细询问他们的学习、家庭和生活情况。随后,他与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当听到许多青年学生在“五一”假期都没有外出而在校学习时,温家宝十分高兴。他说,有一位思想家讲过,我们要把每天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看作是一个机会,丢掉了就不会再来。学习也是这样,大学时期非常宝贵,应该多读一些书。

  温家宝又跟大家聊起了教学的情况。他说,要提倡教学相长。一方面学生要听从师长的教诲,另一方面老师也要向学生学习。青年人朝气蓬勃,敢想敢说,求知欲强,勇于探索,老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要了解学生,和他们结为朋友。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在学校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温家宝的话,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就着这个话题,温家宝问道,目前的教学方式是不是启发式的?有学生说正在从灌输式向启发式过渡。温家宝说,有人认为启发式教育是苏格拉底的发明,其实应该是孔子的发明。孔子出生早于苏格拉底82年,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不愤不启”,就是当学生还没有搞通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所谓“不悱不发”,就是当学生对问题尚未考虑成熟难以表达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思路,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启发式教育的好处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动脑,还要会动手;不仅要教他知,还要教他行。

  温家宝和师生们共同探讨如何办好大学。在听完同学们的意见后,温家宝语重心长地说,培养拔尖人才,要靠一流的大学、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流的教师。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一所大学来说,有了好的老师,就像一座大厦有了支撑的柱子一样;如果没有大师,楼盖得再多也没有用。

  温家宝仔细询问大家专业学习和课外学习的情况。他说,要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学理工的学生,要学一点文史、艺术,学文史和艺术的学生,也要学一点理工。这更有利于成才。

  有学生问总理,应该如何处理在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温家宝结合自己的经历说,青年学生肩负改造社会的重任,要经常走出校门,利用回家、勤工俭学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温家宝说,“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我们继承“五四”光荣传统、追求民主与科学的目标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没有民主和科学,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现代化。我们今天讲民主,就是要让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就是要创造一种环境,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平等、公正、自由的环境中全面成长;就是要把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结合起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我们今天讲科学,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遵循经济规律、科学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要鼓励创新,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实现民主和科学的目标,教育是基础。只有人人都能接受比较充分的教育,整个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民主和科学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离开图书馆,温家宝先后来到学生宿舍看望青年学生,并在学生食堂共进午餐。他一一询问大家来自哪里,想不想家,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对来自困难家庭的学生,温家宝更是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有没有保障。当听到同学们说通过助学贷款、奖学金等方式,能够解决上学费用问题时,温家宝十分欣慰,再三叮嘱教育部负责人,一定要帮助困难学生解决问题。

  时间转眼已过中午时分。离开校园时温家宝与同学们一一握手道别,再次祝大家五四青年节快乐。

  照片:温家宝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祝大学生们节日快乐。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