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少儿教育应形成合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5日01:48 红网-湖南日报

  姚学文

  最近在报上看到一则新闻,颇令笔者忧虑:这则新闻引述一位老师的话说:如今少数少年儿童的品行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学校是好学生,表现很乖,很懂得文明礼貌;一走出校园就变了样,礼貌也不讲了,表现出比较自私的一面,成了“小皇帝”、“小霸王”。这位老师说“两面性”似乎言重了,但类似现象是有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些少年儿童的品行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应当说,这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错,而是大人们“惹的祸”。

  一个懵懂孩童,其心理就像一张白纸,画什么样的图画完全取决于社会,取决于他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取决于教育培养他的大人们。孩子们之所以出现了所谓“两面性”的行为,其根源就在于教育上的“两张皮”:在学校,老师认真进行着正面教育,教育孩子要热爱祖国、热爱劳动,要有集体主义精神,同学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学,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会性,从整体上讲教育还是有效的;可在家里,部分家长出于对于小孩的溺爱和短视,过于教育孩子凡事都不能吃亏,重于功利性教育,少数孩子不可能不受影响。此外,社会上一些负面事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们的功利思想。

  两种教育,两个方向,两个目标,自然给孩子们提供了两个参照。这样必然使孩子们无所适从,产生所谓“两面性”行为;甚至抵消了学校教育的部分成果,把个别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引入歧途,给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大量事实证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三位一体的,只有当三者具有统一性并形成合力的时候,才能实现教育成果的最大值,否则就会相互抵消。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孩子们的品行与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前途。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就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这就需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行为健康抓起。没有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祖国的未来也就无从谈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是一句空话。因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都应该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尤其是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有长远目光和全局观念,克服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站在全社会的高度,配合好学校教育。同时也要努力优化社会环境,消除社会消极因素对孩子们的影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