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今天,你还写信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5日01:48 红网-湖南日报

  在通讯异常丰富便捷的今天,“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所代表的书信的时代正渐行渐远,有人坦然面对,有人感到遗憾。

  挑选好自己喜爱的信封和信纸,笔尖轻触信笺,抒怀的文字似音符跳跃,真挚的情意一泻千里,你还这样给你的朋友或家人写信吗?在现代通讯快速发展的今天,恐怕很多人已经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了。

   书信,正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古时候,传递书信非常困难,于是有了鸿雁传书的传说,也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有趣诗句。如果时逢乱世,一封书信要辗转数月才能送到收信人手中,那就是杜甫说的“家书抵万金”了。就在数年前,写信还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但随着电话、电子邮件甚至可视电话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人们以传统方式写信、邮递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记者从长沙邮区中心局了解到,该局1998至2005年分拣分发的平信正逐年成递减趋势,1998年36276万件,2000年30269万件,2003年21609万件,2005年只有13413万件。

  大学生应该是最喜欢用书信与朋友家人联系的群体,而记者近日采访了湖南大学的一些学生,住在6栋一间宿舍的4个女同学说,她们现在很少用笔写信了,一个学期难得写出或收到两封信。大家几乎都用手机、QQ、E-mail等方式与朋友保持联系,仿佛谁再写信,就成了时代的落伍者。这些心灵手巧、情感丰富的女孩子都懒得写信,男同学就更不用说了。谈到十多年的变化,自1992年便在该栋宿舍担任管理员的林阿姨深有感慨,她说,那时整个宿舍楼只有一楼的收发室有电话,而且还需要通过总机来转,且总是有同学排着长长的队等着往外打。如果谁接到一个电话,简直就是奇迹。所以,那时学生们与朋友、家人的联系方式主要是写信,传达室一天可以收到至少一麻袋信件。而现在学校周围的IC卡电话隔几米就是一个,每个学生寝室都安有电话,许多学生还配有手机,写信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每天收到的信件最多时也不超过十封,这多半是些从比较偏僻、电话使用不方便的地区发来的家书,再就是一些单位发出的商业信件。

  难以割舍的书信情结

  书信的淡出,折射出时代的快速发展,不少人把它看成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几名大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写信无非是向他人传达一种信息,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这么快,而有更多方便快捷的方式可以选择,何必费时费力去写信呢。

  但也有不少人,尤其是年龄稍大一点、教育程度稍高一点的人,对于现代人放弃这种传统通讯方式感到遗憾,他们深深怀念那种情趣盎然的书信时代。一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从湖南师大中文系毕业的中学语文老师很怀念地说,自己当初读大学时,寝室里的同学每天都会收到不少信件,亲人的、朋友的,当时还流行交笔友,谁收的信多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甚至要请客。那时,写信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书信内容从学习、理想、事业和人生,渐渐涉及到了情感。那溢于纸间的真挚,那等信盼信的焦灼,那拆信时急迫或小心翼翼的神情,恐怕不是拿起电话或收看电子邮件所能比拟的。她说,手机、电话、E-mail能随时地联系各地的亲朋好友,确实给人们交流带来了诸多方便,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太多关爱和牵挂,太深的情意是很难用电话、E-mail等形式来尽情表达的。现在,每当她翻阅着那一封封发黄且仍留墨香的信件,细细品味着那满溢亲情、慈爱、关心、友谊的语言,那些走过生命的熟悉面孔和温馨的情感便会如潮涌来,仿佛置身于爱的怀抱中。

  正因为如此,有个网站不久前搞了一次征集书信的活动,参加的网友非常踊跃,我们从中看到了不少感人的信件。

   抽空给你的亲朋好友写封信吧

  一些专家学者更是从文化的高度表达了对此的看法。湖南大学文学院的胡遂教授,一直与自己的好友经常保持着书信往来,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书信作为一种中外存在上千年的通讯工具,经过漫长的文化沉淀,很多时候它已超越了一般的传达信息功能,成为一种感情的载体、思想的载体、文化的载体。它把人们的情感凝固成为一种物质的存在,可超越时间的限制,既有艺术含量,也有保存价值。一些书信经过人们的反复回味,多次追忆,其内涵又进一步增加了,很多好的书信已成为人们经久传诵的艺术佳品,书信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像曾国藩、傅雷的家书、鲁迅的《两地书》,梁实秋的情书,每一封书信其实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她说,尽管现在通讯发达了,但书信仍有着其它通讯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是人类共有文化传统,现代的人们,尤其是一个讲究文化品位的人,很有必要将这个传统继承下去。

  现代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你可以尽情享受现代通讯工具给你带来的方便,把你的消息和问候迅速告诉你的亲朋好友。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闲暇时静下心来,重新拿起久已搁置的笔,给你的亲人、爱人、朋友写封信吧。一年、两年、五年甚至几十年之后,当这些尘封的记忆再次被开启时,你的生活必会因此而增添许多亮丽的色彩。本报记者屈新武 欧金玉 实习生 李杨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