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英法抛出强硬决议 逼迫伊朗弃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5日09:51 南方新闻网

  英法抛出强硬决议逼迫伊朗弃核

  希望给予联合国安理会使用制裁手段的权力

  英国和法国代表5月3日向联合国安理会其他成员国散发了一份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草案,要求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否则将面临“进一步措施”,暗指可能进行制裁。这份

决议草案时下正在安理会成员国代表中间传阅。

  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

  这份决议草案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伊朗停止建设重水反应堆,同时也呼吁各国保持“警惕”,以免有助于伊朗铀浓缩和导弹计划的物资和技术进入这一海湾国家。

  它的目的,一如美国和英国长期持有的态度,是要对伊朗施行制裁,最终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

  不过,草案文本中没有为伊朗遵守安理会决议设定最后期限。

  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让—马克·德拉萨布利埃解释说,决议将允许伊朗在6月初以前停止铀浓缩活动,就可免受制裁。

  决议说,与伊朗核计划活动相关的核查工作将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执行,再由原子能机构理事会认定并提交安理会审议。草案也没有为原子能机构提交报告设定期限。

  美国和德国为后台

  这份决议虽然是由英法两国发起,却有美国和德国为后台。

  美国支持对伊朗采取更为强硬态度的立场一如既往,德国则参与了决议草案的拟定。

  英法德一度代表欧洲联盟,与伊朗方面展开谈判,但两年后破裂。

  决议草案尚需讨论

  西方国家外交官说,这3个欧洲国家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围绕新决议草案的磋商只是刚刚开始。

  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埃米尔·琼斯—帕里承认,“就战略目标而言,这6个国家之间没有共同点。(不过,)大家不希望看到伊朗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琼斯—帕里说,在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中间,“围绕决议的细节,一直在交换看法,这些交换将会继续”。

  西方国家外交官私下向媒体记者表示,希望能在安理会成员国外交部长们下星期在联合国总部就伊朗核问题举行会议以前通过这份新决议。

  新华

  国际观察

  制裁动武只差这层窗纸

  英法决议草案中最为引人注目之处,是出现了下列措辞:安理会将“在必要情况下考虑进一步采取类似措施,以确保(伊朗)执行(决议)。”

  而一个多月前,联合国安理会发表的是一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主席声明,要求伊方在30天内放弃铀浓缩活动。4月28日,是主席声明所设期限的最后一天。

  新决议草案的依据,是《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即授权安理会施行经济制裁,作为诉诸武力前的最后手段。

  众所周知,《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规定,在国际和平遭到威胁或发生侵略行为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其中包括军事手段,来促使国际社会的意愿得到执行。布什政府在2003年对伊拉克动武前就在联合国引用过该章程,如今美国对伊朗的意图可见一斑,更何况布什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总是不忘捎上一句“不放弃采取任何选择”。

  综合

  新闻分析

  美德“对伊同盟”有缝隙

  美国总统布什3日在白宫与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了会晤,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伊朗核问题成了两人会谈的中心。两位领导人在会谈结束后表示,两国强调伊朗不能拥有核武器,同时也强调要用外交手段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布什和默克尔在伊朗核问题上结成了“同盟”,但是,如果仔细推敲,不难看出这个“同盟”还是有“缝隙”的。

  尽管美国和德国都强调要用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但美国更主张通过制裁向伊朗施压。最近,不论是赴巴黎参加伊朗核问题会议的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还是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向外界传递的都是同一个信息,那就是:联合国安理会应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对伊朗采取行动,以迫使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

  相比之下,默克尔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美国计划对伊朗采取的下一步举动。默克尔还警告在伊朗核问题上不要莽撞行事,而是要一步一步来,使在这一问题上的外交努力获得成功。德国以及欧盟在反对对伊朗动武方面的立场很明确。

  此外,不论是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还是德国国防部长弗朗茨·约瑟夫·容,都曾建议布什政府与伊朗进行直接谈判,但都遭到了布什政府的坚决拒绝。

  在默克尔担任总理后,德美关系比施罗德时代改善了许多。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升温并不能掩饰彼此之间的分歧。

  新华

  图:

  5月3日,英国驻联合国代表琼斯—帕里(右)和法国驻联合国代表德拉萨布利埃(左)就伊朗核问题答记者问。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