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他让1500封信“起死回生”——记邮递员陈静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5日13:23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汕头邮政局潮阳分局金灶支局投递员陈静波,今年40岁,从1983年走上投递工作岗位,二十三年来,他行程20多万公里,投送邮件10多万公斤,救活了“死信”1500余封,为许多海外游子寻找到失去联系多年的亲人。陈静波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临时投递工,通过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工作,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邮递员,被评为全国“百优青年乡村投递员”、“全国邮政系统模范投递员”,今年又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执著让信件“起死回生”

  近日,记者来到金灶镇采访。第一眼见到陈静波,觉得他黑黑瘦瘦的,跟个普通工人没什么两样。他很朴实地说,邮政工作非常辛苦琐碎,但为人民服务不能怕吃苦。陈静波负责金灶镇沿山片区12个自然村方圆40多公里范围的投递业务,村落分散、偏僻,每天要投送200多份报刊、几十封信件。以前每天要骑五六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回奔波。有些路段崎岖不平、坑坑洼洼,只能走路,遇溪流还要抬单车过河。一下雨,泥泞小道难行,污泥浊水溅满全身。他说,现在有了摩托车,送信方便快捷多了,但每天投递仍需跑四个来小时。他每天早晨8点来到邮局,先协助其他同志做好内务工作,11点左右邮车到达,便立即分拆报纸杂志,做给据邮件,分拣信函,中午后出班投递,不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看到报纸信件到了乡民手里,陈静波比什么都高兴。在投递的信件中,有一些收信人的名字使用的是“笔友”的名字,一般人并不知晓,但陈静波并没有轻易放过,而是反复向一些学生和青年人打听,将一些似乎不可能投递的信件送到“笔友”手中。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对工作极其认真的人。2000年初,局里收到一封从美国寄来的平信,收件人地址是“潮阳直浦都深坑村”,收件人是“陈阿柑”。陈静波想,潮阳现在没有“直浦都”,深坑却是金灶镇一个自然村。陈静波走遍了深坑,但找不到此人。对于这样一封信,完全可当作无法投递的邮件予以退回,但陈静波没有放弃,他一丝不苟地查阅以前的资料,终于查到“直浦都”是解放初期的行政区域名,而寄件人仍使用此名,说明寄件人和收件人都是那个时代的人,现在已是古稀老人了。于是陈静波再次来到深坑村,挨家挨户地询问,终于打听到陈阿柑已于几年前搬到了花园村。第二天,陈静波马上赶到花园村,终于找到了收件人———80多岁的陈阿柑。俗话说,“家书抵万金”,当阿柑老人接到此信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原来这是失散40多年的妹妹从美国寄来的寻亲信。

  心中有幅“活地图”

  在城市,邮递员似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在偏远的乡村,邮件却依然是人们与外界联络的一种主要工具。乡村的道路错综复杂,陈静波身上常带着一个小本子,遇到新地名或者地址变更,都随时记下来,及时掌握。多年的奔走使他在心中形成了一幅“活地图”,对所负责的12个自然村和支局所负责的50个村的村道、村民地址、姓名,他都了然于胸。他随身带着邮票、浆糊,随时为乡亲收寄信件。乡亲们夸他:“不是亲人更胜亲人”。

  有一年春节将至,南丰山区的投递员因为摔伤无法工作。陈静波主动承担起了代投任务。早上7点多,山路崎岖,开不了车,他一路走进山区。有的收件人住在山顶,他头也不回地爬上去,把穷苦人家一年到头盼着的亲人的汇款和家书亲手送上。完成任务走下山,已经是中午,陈静波到路边随便填饱肚子,又跑自己下午的班。

  为免除山村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往返邮局奔波劳累之苦,陈静波在投送汇款单时经常用自己身上的钱代他们垫付汇款,还经常帮一些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乡民代为领取。多年来,陈静波代玉林村的一位老人领取每月的退休金,从不间断,从没出过差错。本报记者王海鹏李伟烽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