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于景宁:胡、温复信劳动者的示范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6日08:24 东方网

  最近,从媒体上先后看到温总理回复青岛港集装箱桥吊队队长许振超和胡主席回复新疆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团总支书记买买提﹒沙吾尔来信的报道。据云:温总理的回信“让许振超和工友们感到无比温暖,备受鼓舞。”胡主席的复信也极大地“激励了新疆各族团员青年建功边疆的热情。”笔者认为两位国家领导人给劳动者的复信,除了信的思想内容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之外,复信的举动本身就对各级领导有着深刻的示范意义。

  作为国家领导人不仅“风声、雨声、读书声”要“声声入耳”,而且“国事、家事、天下事”更要“事事关心”,在这种国事繁忙、日理万机之时,能够拨冗握管为普通劳动者书写回信,体现出的是对人民群众的高度尊重和作为领导者的责任意识,而这恰恰是时下许多身居各个官位的领导者应该认真学习和效仿的。

  人民群众给各级领导写信,首先是出于一种真诚的信任和对职位的尊重,其来信的内容也无非是表示感谢、致以敬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揭发问题、举报犯罪、申诉怨情、请求帮助等。这本来是了解社情民意、沟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非常广阔的信息渠道,也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可是我们不少领导干部却将群众来信束之高阁,不理不睬,以至于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有的领导则认为这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因而从来也不回复只言片语,从而使群众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也有些领导对来信根本看都不看一眼,就让手下一“转”了之,致使许多群众来信自此便“泥牛入海无消息”;更有一些领导生怕接手一些上访信而“引火烧身”、招惹麻烦,因此,任写信者“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来”。

  窃以为,作为大大小小的领导者既然身居某位,对群众的来信就应该回复或有所交代,这一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岂有以“服务”作为主旨的公仆不给主人回信的道理?中国的传统礼仪讲究的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即使从对等的关系来说,复信也是“礼”所应当的,平民百姓都懂的礼节,怎么到了我们一些官员那里,就行不通了呢?说到底,就是还没有把老百姓看作在政治地位上和自己完全是同一个层次的人,就是从骨子里还没认清老百姓是国家真正的主人。所以,给人民群众的来信回复一信,决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反映出了一种对群众主人地位高度尊重的理念。

  我们认为之所以吁请一些领导要对群众的来信给予回复或有所交代,还因为这是领导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此等人既然已被人民群众推选或组织任命“管理众人之事”,那就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要“思万民之忧乐”,就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及时回复、处理来信中的致意、建议、意见等,让老百姓在信中表达的真情实感得到尊重,让老百姓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得到采纳,让老百姓反映的情况得到关注,让老百姓遇到的困难得到解决。总之,把回复群众来信、重视和解决群众来信中反映的各种问题纳入到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视野之内,应成为当前各级领导者“为民、爱民、助民”的自觉之举。

  当然,要求领导者对每封群众来信都亲自回复,恐怕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起码应该做到封封有回复,件件有交代,有些信可以亲自回复,有些回信可以让秘书代劳,有些信可以及时转有关单位答复,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必须让来信的群众得到领导的回音,要让他们知道来信领导收到了,并且要告诉他们来信是怎样处理的,因为这是领导者对来信的人民群众应有的尊重和自身应履行的职责。人民群众对给领导者的去信,往往寄托了很大的期望,如果各级领导不仅及时回复了来信,而且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满足了来信群众的全部愿望和部分愿望,就会更好的树立政府的形象,提高干部的威信。


作者:于景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