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论南京长江大桥的倒不倒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6日09:14 温州新闻网

  “账其实很好算,与其花数十亿改建,不如干脆炸掉南京长江大桥,彻底疏通长江黄金水道,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到10年就能超过上千亿,”在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建设的呼声日隆之时,一位不愿具名的桥梁专家日前通过媒体发出这番肺腑之言。 (《珠江晚报》消息)

  帐真的很好算吗?与其花大价钱修补一件破衣服,不如重新去商场置办一件新的。这个逻辑是简单,难怪专家一言既出,舆论或一边倒或含沙射影的倾向性便是十六匹马也拉

不回来了——但是请注意:假设这是一件有“价值”的破衣服,因为修补修补还能年年领个“勤俭持家奖”或者“贫困救济金”什么的,而且这银子的指数尚且还能养家糊口——您再让它买新的穿,这就好比断了人家的牛奶面包路:难怪一边是重庆的副市长公开要求拆除,而在场的南京副市长则话语铿锵地说“大桥五十年都不会倒”。

  专家打的是理论经济的算盘,市长们算的是地方经济帐,坊间流传的是“六倍莱茵河的水量却只用了六分之一的运能”的爱恨情仇……炸有炸的好处,不炸有不炸的理由。动辄说南京的“反炸论”就是地方保护主义显然是荒唐的,毕竟江苏经济唱的不是“水上功夫”;同样要保护大桥50年不倒的激情也是可笑的,因为长江之于中国经济社会的意义不只是挽留一个历史的句点——看看那些城市里被贩卖变现的千年历史,奢谈不到百年岁月的文化价值,多少有点矫情。我以为,在这场论争中,还是让裁判组说话最好:交通、水运、财政、相关专家、利益关联方、民意代表团……他们都需要话语权,不能“唯权威论”地让官员和专家的口水长期霸占舆论的版面,不然,只能让民众在无谓地唇枪舌剑中看着不好笑的笑话。

  记得当年苏丹红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暧昧场面:一边是专家信誓旦旦地论证着适量有益,一边是民众引用泊来的标准质疑着专家的屁股……后来又是特富龙,眼下还有碳酸饮料……我想问的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土壤培育了一茬又一茬无辜的口水战?又是什么样的土壤养成了我们爱看热闹的“好习惯”?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倒与不倒,我深信自己可以写出论点相悖的多篇评论,但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决策是非,象街头新闻般沦于混战的口水,这不能说是舆论自由的胜利,只能是决策程序的不正义、权威职能声音的不作为。

  鲁迅当年写了《论雷锋塔的倒掉》,倘若在今天的杭州,不知道会否被扣上“反文化反历史”、“反旅游经济”等等的帽子,一座大桥的倒与不倒——应该不是一道逻辑题或者心理测验题,而是宏观经济与人文物理的综合题吧。

  (稿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