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论"孔子学院"的兴起(倪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6日09:50 东方网

  国际上正在兴起一股“学汉语热”。有人估计全世界约有三千万外国人和海外华人在学汉语。

  日前,我国胡锦涛主席访美,西雅图一群幼童用汉语朗读:“胡主席,您好,我们是斯坦福小学的学生,热烈欢迎您访问……”在肯及亚“孔子学院”,有一群儿童,也用汉语欢迎胡主席,还演唱了中国民歌《茉莉花》,胡锦涛主席按其节拍,同唱一首歌。真所谓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童声悦耳,童心清纯。令人感奋,也令人遐想。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懂得一种外语等于架设了与该国交往的一座桥梁。长期来积贫积弱的中国,与国际上甚少交往,尽管汉语历史悠久,千锤百炼,中国文化曾经灿烂辉煌,但除少数汉学家和仅有的几所国际名牌大学设有学汉语的科目,聊备一格外,汉语是遭冷落的。而今全世界掀起一股学汉语的浪潮,此中有深刻的内在原因。当今中国已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一年的进出口贸易已达一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达八千亿美元。国际上来华投资的大中小企业众多。中国既是世界的大市场,也是世界的制造基地,总之,充满商机。来华工作的各类人员浩浩荡荡,唯有懂得汉语,熟悉中国国情、民情者才能胜任愉快。如同学会英语可以走遍英语世界那样,学会汉语就能走遍华语世界。有鉴于此,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有识之士倡导学习汉语,并且从娃娃学起。这汉语学校的名称,便是“孔子学院”。

  孔子是举世周知的中国古代教育家。用“孔子学院”来标榜学汉语的学校,至为恰当。一则孔子是中国人,不易发生任何误解。在孔子学院读书,当然是攻读中文。二则,孔子是道德品质高尚的学问家,学习中文的同时,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当今中国提倡“和为贵”,和气、和平、和谐,与孔子主张的“仁”有历史渊源。

  学习语言,从来不是单纯地学语法修辞,往往也同时学习了该母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学英文者自然欣赏莎士比亚的文学;学德文的每每朗读歌德的诗、文;学俄文的常读普希金、托尔斯泰的作品;学法文的常陶醉于罗曼?罗兰、大仲马、雨果的佳作。同样的道理,学会用中文的欲表达于文字,自然要言之物,文以动人。起初写风花雪月,随后便写人文景观,造诣较深者则讲究诗情、哲理、文采。那样,在学会了某一种语言文法的同时,也懂得了该国的文化底蕴,“文以载道”嘛!

  “孔子学院”的蓬勃兴起,正说明中国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各国要求我国派遣汉语教师去该国执教的与年俱增。

  笔者旅居海外数年,时闻当地缺乏汉语老师,我国一些留学生或在国外从事科技工作者,往往被聘担任兼职的汉语教师。一位上海人用上海方言说:想不到现在教中文的“交关吃香”。又从电视中看北京有所专门培养教汉语师资的学校,接纳了几十国来华培训的留学生,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皆用汉语交谈,汉语是他们的共同语言。看来,培养和派遣汉语师资,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孔子学院蓬勃兴起,方兴未艾。有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作者:倪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