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父母对孩子的自恋性伤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7日00:28 中国青年报

  常听到有些父母发牢骚说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他们教育孩子时常会寸步不让地说:今天非让你听话不可(这是比较文明的说法)!边打边对孩子说:知道为什么打你吗?孩子抽抽噎噎地说:知道,这是为我好。

  我在想,当父母与孩子发生矛盾时,究竟是谁该先让一步?多数父母会认为,如果不把孩子的坏习惯纠正过来,他下次就会走得更远。有的父母认为,如果不杀一儆百,下次

管教孩子时就不再有父母的威信。这是常被混为一谈的两件事情:孩子的教育与成人威信。

  成人的生活经验和对痛苦的耐受力显然要比孩子强,这是毋庸置疑的。成人交往时,遇见不合意的事情会给自己转弯,在心理学中称此为“次级思维过程”。比如有好电影要看,有好衣服要买,考虑会影响工作或家里的收支平衡,成人可能会作出否定的决定——他们知道,暂时满足不了的愿望或许以后会实现。当时,他们对欲望落空的承受并未带来任何心理和行为上的伤害,相反,由于节制是成人自己所作出的判断,这种暂时的“损失”在今后会以加倍的回报返回。

  而对孩子来讲,其思维呈线性,即所谓“初级思维过程”:我想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我产生的愿望一定要实现。孩子对欲望不能满足的痛苦耐受能力远弱于成人,当自己的欲望未能实现时,他们所产生的恐怖症完全可以用灭顶之灾来形容。一项儿童分组随访试验证明,那些能够将七个糖果分为每天吃一个的孩子,与那些一次性索要七个糖果在一天(或数小时内)吃光的孩子相比,当他们成人之后,前者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远比后者强。

  这需要父母们在满足孩子的欲望和缓解其痛苦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区,在孩子痛苦时给予安抚,在其幸福时给予指导。孩子的心中就会体会到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理解,就会逐渐明白: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是无限的,而自己的欲望能够满足的程度是有限的,他们就会逐渐形成自己与他人、内心欲望与外在现实的界限,而这一界限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

  父母不愿承认自己可以对孩子弱一些,实际上是温柔一些、接纳一些,是因为他们自己自恋地认为,保持严厉就等于保持权威,这恰好说明自己对权威的需要,而非对教育孩子的需要。

  (选自《有一种感觉》施琪嘉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