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轰动和热闹提升不了学校形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7日12:00 光明网
肖擎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日明确表示,反对把校庆办成华而不实或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任何学校和部门不得借校庆名义搞变相摊派,坚决禁止挪用财政性经费举办文化娱乐等活动。(北京娱乐信报,4月26日)

  校庆说到底是局限于校园范围的一项集体活动,除一般纪念意义以外,没有十分明显的社会价值。随着教育形态的不断扩展,学校数量逐渐增多,对各类学校而言,校庆都是

集资筹款,扩大影响的一条渠道,大学如此,中小学亦如此。但校庆活动趋于频繁,商业味道日益浓厚,大学氛围、大学精神深受影响,甚至遭受侵蚀。

  徜徉大学校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校友捐建”的标志物被安放在各个显目的位置,为校园环境增添了不少亮色,一些校友或友情单位捐赠的汽车在校园驰行,做运送学生的营生,这些校庆成果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为师生所赞赏。我们当然不是指责校庆中的类似捐赠行为,也不是说任何涉及金钱、物品的行为都应该反对,而是说校方不能以奢华、铺张、壮阔的心理去筹措校庆活动,进而给到来的宾朋一种暗示:每个人都不能降低规格,都要表达一份特殊的“爱心”。

  一个庆祝的节日主要目的是为了快乐,而不是金钱、礼品和交易。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是令人激动的,是人们分别多年重新聚拥的情感回归,也是人们对大学保有的那份纯洁的爱的集中体现。校庆是学校用快乐和温馨在召唤学生,它并不需要附上“送钱、送物、送礼品”的通知。一个久别校园的人回到母校,也不需要捐赠一笔巨款、共建一座高楼、表达一份“爱心”,那些兄弟学校、友情单位,到来即是宾朋,任何客套高调的资金往来都显得庸俗。

  其实不只是校庆,还有各种高层论坛、课题招标、学术鉴定等各项活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形象工程”建设问题。学校不能从事形象工程建设,主要是因为笼统意义上的形象对学校而言是一个毁誉参半的评价指标。一个学校可以追求学术上的形象,学习氛围上的形象,以及校园文化上的形象,往往要靠拉结更多资金,发表更多质量不高的论文来获得,而结果往往会变得浮躁。一些所谓的学术活动与学术环境脱节,与学术氛围脱钩,撑托学术反响强烈的是论坛的筹办方、课题组以及专家群体对类似活动潜规则的熟悉,在所有这些活动中,课题资金、人情关系、劳务费等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形象工程建设不适于学校行为。一个高校美好形象的获得,往往并不是建设出来的,而是在长时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凸现出来的。建设靠的是轰动和热闹,积累靠的是默默无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