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澳门“手信”传递人间温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7日22:20 新华网

  新华网澳门5月7日电(记者王红玉)内地“五一”黄金周行将结束,大批旅客尽兴而归。在离澳旅客的行囊里,十有八九装着一种叫做“手信”的东西,少则几盒,多则整袋。不知何时起,“手信”已成为游客离开澳门返回家乡必带的礼物。

  何谓“手信”?记者驻澳门3年,一直没查到准确的定义,在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的词条里,也未见这个极富澳门特色的词语。而在当地人的语言中,“手信”通常指

那些可作为礼物的零食。但记者私下揣测,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澳门是个移民城市,离乡之人遇乡党来探望,总会给家人或捎“书信”,或带“口信”,同时给亲人捎点特产小食,更有见物如面,聊寄乡情之意。于是这些小食便成了“手信”。

  7日傍晚,记者来到以卖“手信”闻名的凼仔岛官也街。因是黄金周的最后一个晚上,各“手信”店已不再游人如织。但小街中央供游客休息的长椅上,仍坐满了坚持到最后的旅客,他们的手里或身边,自然少不了大包小包的“手信”。

  来自沈阳的“个人游”旅客马先生有一个读大学的女儿,她给来澳门旅游的父母派了一个小任务,务必买几盒澳门的“手信”回家,她要尝尝这种颇有名气的小吃究竟好在哪里。

  据记者观察,澳门的“手信”好就好在真材实料、手工制作、即做即卖。据一家著名“手信”店的打饼师傅介绍,以最受欢迎的杏仁饼为例,要吃出杏仁香,必须用料考究,所用杏仁均是大粒的加州杏仁。而手工操作则可以控制打饼的力度,保证酥化程度。至于亲身前往饼店品尝新烘出的饼仔,那感觉就更不比寻常了。

  正是澳门人在制作“手信”方面的诚信与执著,让这些传统的小食在口口相传中慢慢地有了名气。邻近的香港游客也多钟情澳门的“手信”。在一家“手信”店的外墙上,贴着许多香港演艺明星光顾饼店时的照片,其中甚至有已故红星张国荣。

  澳门可称为“手信”的小食品种类繁多,诸如杏仁饼、牛肉干、猪油糕、老婆饼、姜糖、花生糖、纽结糖等等,不一而足。品牌也多至上百种,“手信”店遍布全城。官也街、大三巴街、清平直街及福隆新街,均是“手信”店林立,热闹非常。

  澳门的“手信”都是可以免费品尝的,新出炉的杏仁饼的香气连同入口时酥酥的感觉,常让游客顿生要与亲友分享的念头。于是一边在心中计算要馈赠的亲友的数目,一边在店员的帮助下挑选合适的种类,不知不觉中,手中的购物筐已装得满满的。结过账,店员已将大小不一的盒子整齐地装进专用的购物袋,澳门“手信”就这样承载着人间的温情走向了四面八方。(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