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组织创新:党的先进性建设重要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09:30 解放日报

  □凭借组织力量,中国共产党不仅把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凝聚为一个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整体,而且把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社会结构最为复杂的国家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将其带上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在执政条件下,党组织活力的核心,就体现为党的执政能力。组织创新带来组织活力,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围绕着提高党的执

政能力而展开的组织创新,是党进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党组织的活力直接取决于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功能健全的组织,不仅能够产生合理的组织结构,而且能够有效动员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从而促进组织内在结构的协调与完善

  在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性出发,把这项世纪性的党建工程落实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目的是要通过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全面提高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所以,先进性建设,既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长期掌握好政权的根本保障。

  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理论的规定性上,而且体现在现实的规定性上。理论的规定性只有转化为现实的规定性,才有意义。这决定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在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的同时,立足现实,切实从历史与现实的发展要求出发。在新的世纪,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实际,科学定位和把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工作目标,从而构建起能够有效推进新世纪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行动框架。党的组织创新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

  激发组织活力

  政党本身就是一个组织,但是不同政党,其组织化程度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政党,不仅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在党的组织内存在,过组织生活,承担组织的任务,而且要求每一个组织都能发挥相应领域的战斗堡垒作用。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这种高度组织化的政党组织体系,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革命战争年代,通过“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党建军原则,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革命军队,动员了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参加革命,并夺取政权;在领导国家建设的年代,通过建立在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把一盘散沙的社会凝聚成一个整体,把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保持在稳定有序的秩序范围内。由此可见,党的组织是党领导人民革命和执政的根本力量所在,党的组织化程度和组织水平,直接决定着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比较世界各国政党的执政体系,可以发现,组织的规范性、整合性和有效性,是中国共产党长久发展和有效执政的关键所在。凭借组织力量,中国共产党不仅把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凝聚为一个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整体,而且把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社会结构最为复杂的国家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将其带上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如果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其强大的组织力量,使中国从传统的社会形态演进到现代化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的经济形态从计划经济平稳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可以说,党的组织及其所构成的组织网络,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人口最多的国家,并成功承载了这一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变革。

  没有党的组织力量,就没有党的成功,也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发展。党的组织造就了今天的中国;而明天的中国依然取决于党的组织。因为,不论是党的事业,还是国家的发展,依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进一步推进。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大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具体来说,就是要用强大的组织力量,促进发展中的改革;要用强大的组织资源,去化解改革中的压力;要用强大的组织网络,去维护稳定的发展大局。一个先进的政党,应该是一个不仅有能力创造发展,而且有能力协调发展和巩固发展的政党,而这种能力的基础就在其组织的活力。由此可见,组织活力是党的先进性的最基本体现。组织一旦衰败,党的先进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推进组织创新

  在执政条件下,党组织活力的核心,就体现为党的执政能力。组织创新带来组织活力,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先进性是紧密相连、相互统一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提高治党治国治军的水平上来。”所以,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展开的组织创新,是党进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党的领导与执政,必须与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人民民主的根本原则就是,党执政所掌握的国家权力,来自人民,来自社会,并受人民监督。这就意味着在人民民主的条件下,党领导与执政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赢得人民、赢得人民的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执政的逻辑中,赢得人民的核心,就是不断巩固和扩大其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而这种能力的一个核心体现,就是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否有能力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和凝聚社会。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不仅因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从中国社会中成长起来,从广大民众中成长起来,代表着中国社会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党的组织资源和组织网络,对中国社会进行全面改造,从而在党的组织网络基础上,将中国社会凝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改造中国社会组织方式和结构形态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展开的组织基础,就是党的组织在全社会的建立与发展。所以,今天中国社会的整体性与党组织对全社会的有效整合密切相关。成千上万个党的组织所构成的党的组织网络,不仅凝聚和整合了中国这样超大规模的社会,而且有效支撑了党对中国社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正是通过党组织的有效作用,党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充分的执政资源,并巩固了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组织在成功支撑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变革与发展所提出的挑战。这种挑战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导致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带来的挑战,也有经济与社会生活多样化发展带来的挑战;既有全球化时代全球社会变化与国内社会变化互动带来的挑战,也有网络化时代社会交往方式和思想意识结构的深刻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共产党要有效面对这些挑战,就必须全面提高其执政能力,以进一步成功地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就有必要对支撑其领导与执政的组织,进行有效的组织创新。

  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体,也是推进组织创新的核心力量。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推动新时期党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因为,这次全党教育活动的4个基本目标,即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和促进各项工作,在直接推动党的组织建设的同时,也对党的组织创新提出了现实而直接的要求。

  完善组织功能

  党组织的活力直接取决于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而相比结构来说,功能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结构是依据功能的要求而形成的。功能健全的组织,不仅能够产生合理的组织结构,而且能够有效动员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从而促进组织内在结构的协调与完善。

  政党组织的功能,一方面取决于政党组织的性质与任务,另一方面取决于政党所处的现实环境及其对政党提出的要求。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革命的政党,发展为领导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党所面临的任务必然发生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社会从封闭条件下的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开放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党领导和执政所处的现实经济与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两大变化,客观上要求党必须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党的组织功能,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对党的领导和执政所提出的要求。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党的执政方略的改变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都为党调整和完善其组织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治条件。

  但是,应该看到,在具体的党建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党的组织功能的创新在整体上落后于现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党组织动员和组织党员的能力,也影响了党组织联系群众、动员社会和凝聚社会的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议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这个要求,明确把组织功能创新与党的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权力边界必然逐步形成,而基于市场与法治所形成的各自运行体系也将日益完善。在这一变化了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运行形态下,党对国家、对社会的领导,也必然要从包揽一切、决定各方的领导,转向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变化,要求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关键在于,要使党的组织从注重权力掌控和运行的组织,转向注重服务社会、凝聚群众、巩固执政的组织。在执政条件下,党的组织要真正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组织力量,对内就必须具有运行“党管党”的功能,以保障党内制度的运行、党内领导权威的统一以及党组织对党员的全面整合;对外就必须具有运行党联系群众、整合利益、协调关系、凝聚社会的功能,以维护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保障党的执政。

  实际上,党组织对内、对外的两大方面的功能,不是新的功能要求,只是长期以来,基于领导革命的政治逻辑,以及由此形成的党的工作形态,这些功能被淹没了,被淡化了,从而被高度行政化的职能所取代。所以,党的组织功能创新,最根本就是要从执政的逻辑出发,把党作为一个执政的政党组织所应有的最基本功能开发出来,并结合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予以不断的健全和完善。目标是使我们的党组织成为一个纪律有效、制度有用、覆盖有面、服务有方、动员有力、凝聚有核的组织。我们党有了这样的组织及其所构成的组织网络体系,就有了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本文系中共上海市委党的先进性教育办公室、上海市党的建设研究会供稿,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林尚立

  □在执政条件下,党组织活力的核心,就体现为党的执政能力。组织创新带来组织活力,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围绕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展开的组织创新,是党进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党组织的活力直接取决于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功能健全的组织,不仅能够产生合理的组织结构,而且能够有效动员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从而促进组织内在结构的协调与完善

  在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性出发,把这项世纪性的党建工程落实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目的是要通过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全面提高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所以,先进性建设,既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长期掌握好政权的根本保障。

  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理论的规定性上,而且体现在现实的规定性上。理论的规定性只有转化为现实的规定性,才有意义。这决定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在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的同时,立足现实,切实从历史与现实的发展要求出发。在新的世纪,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实际,科学定位和把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工作目标,从而构建起能够有效推进新世纪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行动框架。党的组织创新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

  激发组织活力

  政党本身就是一个组织,但是不同政党,其组织化程度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政党,不仅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在党的组织内存在,过组织生活,承担组织的任务,而且要求每一个组织都能发挥相应领域的战斗堡垒作用。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这种高度组织化的政党组织体系,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革命战争年代,通过“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党建军原则,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革命军队,动员了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参加革命,并夺取政权;在领导国家建设的年代,通过建立在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把一盘散沙的社会凝聚成一个整体,把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保持在稳定有序的秩序范围内。由此可见,党的组织是党领导人民革命和执政的根本力量所在,党的组织化程度和组织水平,直接决定着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比较世界各国政党的执政体系,可以发现,组织的规范性、整合性和有效性,是中国共产党长久发展和有效执政的关键所在。凭借组织力量,中国共产党不仅把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凝聚为一个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整体,而且把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社会结构最为复杂的国家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将其带上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如果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其强大的组织力量,使中国从传统的社会形态演进到现代化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的经济形态从计划经济平稳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可以说,党的组织及其所构成的组织网络,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人口最多的国家,并成功承载了这一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变革。

  没有党的组织力量,就没有党的成功,也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发展。党的组织造就了今天的中国;而明天的中国依然取决于党的组织。因为,不论是党的事业,还是国家的发展,依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进一步推进。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大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具体来说,就是要用强大的组织力量,促进发展中的改革;要用强大的组织资源,去化解改革中的压力;要用强大的组织网络,去维护稳定的发展大局。一个先进的政党,应该是一个不仅有能力创造发展,而且有能力协调发展和巩固发展的政党,而这种能力的基础就在其组织的活力。由此可见,组织活力是党的先进性的最基本体现。组织一旦衰败,党的先进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推进组织创新

  在执政条件下,党组织活力的核心,就体现为党的执政能力。组织创新带来组织活力,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先进性是紧密相连、相互统一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提高治党治国治军的水平上来。”所以,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展开的组织创新,是党进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党的领导与执政,必须与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人民民主的根本原则就是,党执政所掌握的国家权力,来自人民,来自社会,并受人民监督。这就意味着在人民民主的条件下,党领导与执政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赢得人民、赢得人民的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执政的逻辑中,赢得人民的核心,就是不断巩固和扩大其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而这种能力的一个核心体现,就是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否有能力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和凝聚社会。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不仅因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从中国社会中成长起来,从广大民众中成长起来,代表着中国社会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党的组织资源和组织网络,对中国社会进行全面改造,从而在党的组织网络基础上,将中国社会凝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改造中国社会组织方式和结构形态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展开的组织基础,就是党的组织在全社会的建立与发展。所以,今天中国社会的整体性与党组织对全社会的有效整合密切相关。成千上万个党的组织所构成的党的组织网络,不仅凝聚和整合了中国这样超大规模的社会,而且有效支撑了党对中国社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正是通过党组织的有效作用,党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充分的执政资源,并巩固了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组织在成功支撑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变革与发展所提出的挑战。这种挑战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导致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带来的挑战,也有经济与社会生活多样化发展带来的挑战;既有全球化时代全球社会变化与国内社会变化互动带来的挑战,也有网络化时代社会交往方式和思想意识结构的深刻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共产党要有效面对这些挑战,就必须全面提高其执政能力,以进一步成功地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就有必要对支撑其领导与执政的组织,进行有效的组织创新。

  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体,也是推进组织创新的核心力量。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推动新时期党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因为,这次全党教育活动的4个基本目标,即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和促进各项工作,在直接推动党的组织建设的同时,也对党的组织创新提出了现实而直接的要求。

  完善组织功能

  党组织的活力直接取决于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而相比结构来说,功能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结构是依据功能的要求而形成的。功能健全的组织,不仅能够产生合理的组织结构,而且能够有效动员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从而促进组织内在结构的协调与完善。

  政党组织的功能,一方面取决于政党组织的性质与任务,另一方面取决于政党所处的现实环境及其对政党提出的要求。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革命的政党,发展为领导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党所面临的任务必然发生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社会从封闭条件下的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开放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党领导和执政所处的现实经济与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两大变化,客观上要求党必须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党的组织功能,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对党的领导和执政所提出的要求。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党的执政方略的改变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都为党调整和完善其组织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治条件。

  但是,应该看到,在具体的党建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党的组织功能的创新在整体上落后于现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党组织动员和组织党员的能力,也影响了党组织联系群众、动员社会和凝聚社会的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议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这个要求,明确把组织功能创新与党的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权力边界必然逐步形成,而基于市场与法治所形成的各自运行体系也将日益完善。在这一变化了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运行形态下,党对国家、对社会的领导,也必然要从包揽一切、决定各方的领导,转向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变化,要求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关键在于,要使党的组织从注重权力掌控和运行的组织,转向注重服务社会、凝聚群众、巩固执政的组织。在执政条件下,党的组织要真正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组织力量,对内就必须具有运行“党管党”的功能,以保障党内制度的运行、党内领导权威的统一以及党组织对党员的全面整合;对外就必须具有运行党联系群众、整合利益、协调关系、凝聚社会的功能,以维护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保障党的执政。

  实际上,党组织对内、对外的两大方面的功能,不是新的功能要求,只是长期以来,基于领导革命的政治逻辑,以及由此形成的党的工作形态,这些功能被淹没了,被淡化了,从而被高度行政化的职能所取代。所以,党的组织功能创新,最根本就是要从执政的逻辑出发,把党作为一个执政的政党组织所应有的最基本功能开发出来,并结合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予以不断的健全和完善。目标是使我们的党组织成为一个纪律有效、制度有用、覆盖有面、服务有方、动员有力、凝聚有核的组织。我们党有了这样的组织及其所构成的组织网络体系,就有了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本文系中共上海市委党的先进性教育办公室、上海市党的建设研究会供稿,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