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澳金矿受困矿工有望今日救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10:31 大洋网-广州日报

  据新华社电由于此前传出消息,受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比肯斯菲尔德金矿地下的两名矿工有望于7日重见天日,数百人6日晚聚集在金矿彻夜守候,人们甚至安排好了欢迎他们的方式。

  然而,7日中午,金矿经理马修·吉勒告诉人们,此前预计太过乐观,需要保持耐心,受困者“今天不太可能出来”,“可能”8日才能获得自由。

  当天,受困井下已12个日夜的两名矿工“还算健康”,地面上一名采访此事的电视新闻记者却因心脏病突发离世。

  受困于地下1000米

  吉勒向媒体介绍说,截至7日中午,救援人员还在水平方向挖掘,再挖掉大约半米的坚硬岩石后,才开始挖掘竖井,抵达两名受困矿工———34岁的托德·拉塞尔和37岁的布朗特·韦布藏身之处,将他们救出。

  吉勒说,他不能确定届时要在垂直方向挖掘多少距离。此前报道说,两名受困矿工藏身在井下一个长宽各1.2米的“笼子”内,距地面大约1000米,承受着30摄氏度高温。

  超乎想象的坚硬岩石给救援人员最后阶段水平推进造成阻碍。《澳大利亚人报》网站报道说,这种岩石属于变质砂岩,以前是海底的沙子,后来在地质运动中被压在地壳深处,又经历极高温,最终变成“难以置信”的坚硬岩石。“情况非常困难,”吉勒说,“矿工们报告说,他们正在对付职业生涯中最坚硬的石头,硬度是混凝土的5倍。”

  动用高科技手段

  由于4月25日发生2.1级地震,金矿下作业的拉塞尔和韦布被困,另一名矿工、44岁的拉里·奈特死亡。在救援过程中,为了克服坚硬岩石和确保安全,救援人员动用了高科技手段。

  救援行动初期,大型挖掘机在坚硬岩石上挖掘了一个10多米长、1米见方的救援坑道,当时挖掘机钻头部的压力为80吨。

  后来,为保障遇险工人安全,掘进工作进入“精细”阶段,救援人员改用手动工具慢慢挖掘,以免触发塌方。

  由于进展太慢,到了7日早晨,救援人员改用另一种新技术。他们在岩石上钻了50多个小孔,在里面装上澳大利亚本国发明的低冲击力炸药并引爆,一点点将岩石炸开。

  “发明这种炸药的初衷是移除岩石或切割岩石,但不突然产生和释放大规模能量,还有特别是气体,这些在普通炸药爆炸时都会出现,”塔斯马尼亚州矿业联合会干事长特里·朗说,“这就是我们将其称为‘冷炸药’的原因,它有与其他炸药一样的效用,但不会大量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会对周围区域造成问题。”

  老记者突然发病离世

  为迎接拉塞尔和韦布,他们的家人、同事乃至素不相识的人们都作好了安排。他们的工友计划在地面上夹道欢迎,向两人致以敬意。而比肯斯菲尔德地区一所教堂的女牧师弗朗西丝·西恩宣布,在受困矿工获救一刻,教堂将鸣响钟声,这些钟自从二战结束后就一直没有鸣过。

  乐观与感人的气氛之外,7日发生在金矿的另一件意外则让人感到命运的无常。澳大利亚电视9台60岁出头的老记者理查德·卡尔顿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吉勒提问几分钟后突然发病倒在会场,等救护车将其送到医院时已经不幸去世。

  《澳大利亚人报》网站报道说,卡尔顿询问了吉勒金矿的安全记录。几分钟后他的脸突然涨得通红,走出没几步就倒在地上,其他记者赶紧过去对他实施人工呼吸,但没能挽救他的生命。医生怀疑他死于心脏病。

  澳大利亚金矿救援历程

  4月25日晚9时23分,一场里氏2.1级地震造成百年历史的金矿坍塌,当时井下共有17名工人,其中14人跑到避难所安全获救,剩下三人被困井下,救援和搜索行动展开。

  4月26日遥控机械开始清除地下925米处塌落的岩石。

  4月27日早晨7时22分,救援人员发现44岁矿工拉里·奈特的尸体,并继续寻找34岁的托德·拉塞尔和37岁的布朗特·韦布。同时,救援人员开始在邻近巷道实施爆破。

  4月30日下午5时45分,救援人员与拉塞尔和韦布建立联络。

  5月1日,救援人员利用裂缝将一根管子通到受困矿工藏身处,然后通过管子向他们输送饼干、水、食品、维他命、充气床垫、干净衣物和头灯电池。

  5月2日,医生说受困者精神状态良好,只因试图向外挖掘手部受轻伤。

  5月3日,受困者收到卫生用品、家人的字条、MP3音乐播放器等。救援人员安置大型设备开辟救援通道。

  5月4日,引导大型钻头的狭窄通道完成,晚8时开始挖掘16米长的逃生通道。

  5月5日,以每小时50厘米的速度继续用钻头掘进。

  5月6日,救援人员使用手动工具切割最后3米厚的岩石,希望第2天一早将受困者解救出来。

  5月7日,官员们称进度令人失望,转而使用低冲击力炸药清除障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