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从刘少奇、朱镕基教子想到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11:23 云网

  近读一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国家主席刘少奇“教子”的故事,感慨良多。任武警部队负责人之一的刘源中将,是刘少奇的幼子。他上中学时在学校食堂吃饭,一次吃枣窝头,小刘源吃了枣,扔了窝窝头。刘少奇同志知道后,严厉批评了他,叫他把刚扔的窝头剥去弄脏的皮后吃下去,又叫他写了检讨书交给学校,使刘源受到了终身难忘的“艰苦奋斗”的教育。

  这使我又想起了原国家总理朱镕基同志在清华大学辞去该校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告别会上,谈到自己“教子”的一个小故事:他的二儿子十几岁时,喜欢楼上的阳台,有一天拿了一张破油毡布,上面铺上一层土,准备种菜。朱镕基问他是从哪里拿来的,还打了一个耳光,说:“我们再穷也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儿子委屈地说,是从计委门口垃圾堆里捡来的。朱镕基很后悔,承认打他不对,陪他把油毡布又送回垃圾堆。朱镕基接着说,后来自己当上海市长和副总理时,孩子出去留学,没人知道其父位居要职。他靠刷盘子、打工度过了留学生活,现已回国。

  读罢以上两个小故事,我想,我们每位做父母的都会感到上了一堂“教子课”,其核心内容就是一句话:要培养孩子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荣辱观。对照这两个小故事,我们很多家长也会发现,当前对子女的教育,不少家庭最缺乏的就是荣辱观教育,主要表现在:一是受社会上嫌贫爱富的不良风气污染。时常听到有家长说:“只要你家富,别人就羡慕;只要你有钱,别人不小看;你若是‘穷光蛋’,别人躲得远。”在成人这种心态影响下,孩子能不产生“攀比奢华、炫富摆阔”的心理吗? 二是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需要”,很少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更缺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教育。有的家长常有意识地向孩子讲述某些“社会能人”是如何“发财致富”的,某某“有权有势有地位”,某某连文化都没有为啥可以成为“大老板”、“大富豪”、“大明星”等等。如此的灌输和诱导,容易使孩子滋长自私自利、嫌贫爱富的庸俗思想,这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不仅属于家庭,更属于国家,是未来的建设人才。作为家长,要担负起“为国教子”的责任,就要经常用“八荣八耻”来教育孩子,使孩子从小树立文明向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积极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而要做好这一点,刘少奇、朱镕基教子的两个小故事,给了我们重要的启迪:千万不要忽视身边的“小事”! (网友:林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