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莫让“政绩工程”包装取代“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12:00 光明网
许贵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十一五”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小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考验和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

  从全国来看,今年新农村建设开局顺、起步稳、较扎实,总的发展形势是好的。但

在一些地方由于受错误“政绩观”的影响,盯着“村容村貌”作表面文章的现象比较突出。来自农业部“百村调查报告”显示,一些地方干部对建设新农村存有模糊认识,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指望用两三年的工夫就建成新农村,因而索性提出全部拆除现有住房,实现村民的整体搬迁,而不顾做法的可行性以及农民的自愿与否。农业部在调查中列举了一个实例,成都市双流区昆山村按照规划统一建造新房,将农民集中居住,所有房子都呈欧式风格,外观非常漂亮。但是调研员到村民家中却看到,外面看似车库的房子是厨房、杂物间和猪圈,厨房与猪圈窗户相连,很不卫生。

  此类现象不仅仅在南方有,北方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据笔者了解,在新农村建设中,抱有“大干快上”、“全部翻新”、“急于求成”的思想,或把主要力量下在“盖新房、修马路、刷墙壁、写标语、立标牌、搞卫生”上的村庄为数不少。因为这样做,是人人可以看到的“直观变化”,更能彰显地方领导“工作政绩”。有些基层干部认为“埋头苦干”担心上边领导“看不见”,弄个“费力不讨好”。尤其是今年换届以后走马上任的乡村干部,都想把第一把火“烧”在新农村建设上,他们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无所顾及,热衷于追形式、赶潮流,其结果是“自己漏了脸,冷了群众的心,伤了国家的财”。

  对新农村出现的这些“奇形怪状”,不少群众都在质疑:新农村建设本来是“民心工程”、“受益工程”,怎么搞成了领导的“政绩工程”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其实答案很简单:“政绩工程”是领导的“政治生命”;“形象工程”是领导干事儿的“证明”,也是脸上的“光荣”。归根结底是“腐败”思想作崇。这种用“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包装取代“新农村”的做法是与党中央的要求和农民的利益相悖的,必须坚决制止。

  实践证明,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干部是关键,农民是建设主体。只要各级干部思想端正,群众就有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新农村建设的全局,以扎扎实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沿着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稳步推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