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温总理下基层时的“临时线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10:06 南方网
  新华网 亦菲

  温总理下基层调研的路线很独特,个中之一是常见“临时”。比如,为了解宁夏历史上罕见旱灾的情况,5月6日上午,温总理一下飞机就驱车200多公里赶往宁夏中宁县喊叫水乡。公路两旁一片片黄土坡,很难看到一丝绿色。在路过白圈子村时,温家宝临时走进农民田丰朋的地里。(见新华社2006年5月7日电)其实,像这样的“临时举措”,在温总理下基层中都不难发现。“临时”,成了温总理下基层调研的一个显著特征。

  “临时”,意味着先前并无计划,只是随机决定。总理调研线路的“临时”,是总理根据实际情况当机立断的结果。“临时”使总理看到了实情,听到了群众的呼声。就5月6日温总理在路过喊叫水乡田丰朋地里为例。总理一行看到了田丰朋为了抵御旱灾,在瓜地区覆盖了一层从远处运来的砂子,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温总理“一边用铲子在浇过三瓢水的小土坑里埋下瓜苗,在周围放上小石块,然后盖上一小片塑料薄膜,接连种下了三株瓜苗,一边向田丰朋了解抗旱和生产情况”这个“临时”细节,使总理看到了旱情的严重,更感受到当地农民艰苦奋斗抗旱自救的可贵精神。

  “临时”的对立面是“固定”。在下基层调研中,一些基层干部习惯按设定路线为领导做向导。其中,既有安全保卫方面的考虑,也不免夹带着对陌生对象、其他未筛选的地点冷不防向上级领导抖出有损“颜面”问题的担心。因此,不少参观点多是办公室等机构“反复培养”的点,不少汇报发言也多是“反复斟酌”的语言。显然,固定的线路不一定能使上级领导看到实情实貌。而了解不到实情,恐怕就会滋长官僚主义,出台的政策难免有脱离实际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临时”更改某些路线,既有利于了解到真情真相,同时也有利教育基层官员真抓实干,避免或减少表面文章。这种“临时”如同闭卷考试一样,为着全面掌握知识,就要求考生们全面扎实做功课,弄懂弄通各类题目,在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

  总理每次下乡“临时”调整路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见到当地最普通的百姓,想亲自问一问百姓真实的生产生活状况。在一连串“临时”背后,映照着的是总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政理念。回味温总理在调研中的“临时”,最重要的启示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和善于了解人民群众真实的生产生活状况,为科学决策获取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实事求是地贴近群众,才能避免官僚主义带来的危害。(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