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自主创新的战略定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05:1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理清思路,确定战略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当务之急,在自然科学领域实施重点突破,组织一批重大科技工程,创造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是我们当前的战略选择。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省委书记徐光春对如何贯彻落实全

国科学技术大会的精神,也发表了非常明确的意见。因此,我们更多面临的任务是如何结合实际,扎扎实实推进自主创新问题。

  理论定位:

  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更多突破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主要指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实际运作层面,原始创新主要依靠自然科学获得更多突破。因为,就我们国家现有的科学技术基础而言,自然科学的相关学科,尤其是近期科技创新比较活跃的信息科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等,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小,容易获得更多突破。我们国家工程科学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大约有80~100年的距离。这样,使得我们在工程技术方面,基本上通过采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基础上的改进提高来推动我们的工业化。在当今开放的世界,在大型成套设备方面,如果我们再从一颗螺丝钉、一根管子研究起,成本过高,也确实不必要。而集成创新,介于两者之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较大的实际成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对于企业发展特别重要。所以,我们认为,在我国对自然科学的原始创新应该更加重视,这个领域可能是我们在新一轮创新浪潮中迎头赶上,甚至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自然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往往要花费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真正有所突破,这是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那么,要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要稳定一个方向,稳定一个团队,持续地沿着一个目标攻关,就必须有宽松的环境,有连续的支持。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我们国家搞市场经济了,创新也要依靠市场机制。其实这是不全面的理解。技术创新依靠市场配置资源,无可非议。而知识创新,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战略储备研究,均需要更加超前的战略部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公布的《2005年科学报告》就提出:“企业科研不能替代国家基础研究。”“保持国家科学机构协调运作,有力的国家政策至关重要。”这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同志讲自主创新由国家主导,非常正确,符合实际,我们要在理解和落实上下工夫。技术定位:

  组织重大科技工程

  充分考虑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或省域的战略定位,调查论证一批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工程,筹集足够的资源进行稳定支持,实现重点跨越,为经济社会发展孕育新的增长点。

  重大项目是靠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出来的,重大原创性成果不可能是一年半载冒出来的。而要培育出有重大创新前景的项目,像培育大树一样,需要充足的资源,包括足够的阳光、水分、土壤等。

  美国、欧盟等均通过实施若干重大科技工程,诸如美国阿波罗计划及登月工程、信息高速公路工程、欧盟的伽利略计划等等,带动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跨越式发展,也促进了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历史性突破。从国家新一轮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分析,已经高度重视对重大科技工程的组织,各个地区也要把科技资源更多地通过组织重大科技工程,来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鼓励优秀科技人员立志干大项目,出大成果,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真正通过自主创新支撑发展。

  组织重大科技工程,需要有稳定的人才团队。在专业科研团队方面,国家和各省都拥有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资源,在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宜集中力量加强大院大所建设,促使这些优秀的研发力量真正集中精力,稳定开展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添砖加瓦,为在若干领域获得重大突破蓄积力量。

  政策定位:

  创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接口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而真正在生产第一线,却缺乏大量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科研单位有大量等待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科技人员也非常愿意推广自己研发的科技成果,但两者老是在结合上有问题。根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政策接口缺失是关键。

  其一,科研成果的成熟化与工程化无人负责。现有的科研体制和企业运行实际,对不少科研项目来说,从中试成果到工业化运行之间的风险无人承担。一般科研单位,无力承担重大项目工业化所需资金、场地、工程设计、管理等责任;而不少企业需要的是非常成熟的成果,它没有责任为成果转化承担过程性风险。虽然,为了解决科技成果工程化问题,近些年先后成立了一批工程中心,但成果转化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如何在政策上解决这个接口迫在眉睫。

  其二,专利管理仍然是转化的重要瓶颈。一方面,由于专利保护不力,导致科技人员不敢把专利技术大胆转让给企业,直接影响成果顺利转化。另一方面,专利申请与持续保护专利的费用太高,不少专业从事科研的技术人员确实没有足够资金申请专利和保护专利。所以,有些科研人员认为,现有专利制度不进一步完善的话,并没有起到鼓励自主创新的实际效果。

  其三,宽容失败没有政策支撑。科学技术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艰苦的探索过程,而且重大成果往往是多少次失败以后才柳暗花明见到曙光的。据著名化学家吴养洁院士讲,全球平均每合成800种新化合物,才有1种具有开发价值。而要在实验室合成800种化合物,往往需要多年扎扎实实的工作。近些年,在科技管理中引入市场经济的合同制管理,强化项目承担者的责任,本无大碍。但是,一刀切害死人。不允许失败,哪里又有真正的成功呢?所以,这种管理方式本身引起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都搞“短、平、快”,没人潜心搞创造发明,没人安心做基础性工作,无法形成稳定的科研积累,制度导致的浮躁之风盛行。

  其四,风险投资不敢承担风险。近些年,虽然以政府的资本为主体或引导,建立过不少风险投资公司,但是这些公司成立以后,却不愿把资金用于高风险的成果转化和高技术领域,原因在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高技术风险投资的回报体系。对高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的回报,主要不是依靠投资成功企业的分红,而是依靠资本运营取得回报。在美国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回报,主要是通过让企业成功上市交易来实现的,高额的回报和资本的快速回收机制吸引了大批的风险资金涌向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规模非常有限,企业上市又非常困难,不确定因素较多,主要投资“锦上添花”的项目,不去搞“雪中送炭”的项目,直接影响高技术成果的深度研发和转化。

  这些政策问题,科研人员无力解决,科研单位无法解决,企业更无法解决,只有政府想办法解决。所以,我们要正视这些政策问题,参照国内外经验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了这些政策接口问题,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不仅开花,而且会结果。

  自主创新正在成为中国发展的社会性潮流。我们认为,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自然科学领域实施重点突破,能够有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自主创新战略支撑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大有希望。⑦6

  (作者系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张占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