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班会课:“审判”学生的法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09:58 南方日报

  记者随机调查百余学生发现,近四成学生认为班会课充满说教、十分沉闷

  班会课:“审判”学生的法庭?

  本报记者张玮

  实习生陈杰毛丽娟

  作为中小学每周必有的一门课程,班会课被定位为“思想德育教学”的重要阵地。相信任何一位上过学的人都不会对此感到陌生。

  然而,记者调查采访发现,如今各学校开展的班会课却日渐偏离设置这一课程的初衷。近日,记者在深圳市南×学校采访时,意外地听到了几名学生对班会课的“控诉”,他们认为,班会课大多是老师“一言堂”,不是对学生“说教”就是“批评”,他们十分反感。更有学生直言:“一味地说教和批评我们,就会使课室成为审判学生的‘法庭’。”

  被浪费的40分钟?

  “我们班主任一到班会课总是黑着脸进来,先是例牌的总结上周情况,表扬个别表现好的,接着就是大面积地点名批评,尤其是成绩和纪律不好的同学,肯定要受到一通‘狂轰滥炸’,这个过程大概要持续25-30分钟,搞得人很沮丧……。再就是‘半语重心长半威胁’的强调大家本周务必要怎样怎样,否则就请家长,诸如此类。”该校初一学生吴倩等几名学生向记者抱怨,她们认为这样的班会课对学生没有意义。

  “一味地说教和批评我们,就会使课室成为审判学生的‘法庭’,老师扮演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学生则成为被动接收的容器!我们都是有自尊的,每个错误的发生也可能有其背后的原因,不事先问明白,就当众点名批评人,不是让大家备受挫折感就是让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产生更强的逆反心理,这样的教育有意义吗?后果恐怕会演变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有时我们都觉得班会课真是白白浪费了40分钟的上课时间!”一名学生向记者表示。

  随后,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吴倩等学生对班会课的厌烦感并非个案,除了“批判会”形式的说教班会,许多学生上的班会课均以传达校领导指示为主要内容,主题单一、形式单调,沉闷得让人昏昏欲睡。

  老师很随意学校不重视

  班会课为何会让学生有厌倦感?

  “相对其他课程来说,部分老师对班会课的确随意些。”福田区某小学班主任郑老师承认,由于班会课不存在固定的课本、不需考试、不需担心学生的分数和成绩,是一种相对软性的课程,因此老师对该课的教学内容随意性要大些。

  “一方面,每周确实有很多班务和校园通知要公布,而班会只有一节课,因此这个课时常常会被老师简单地上成‘班级事务处理课’,总结上周的情况,布置本周工作,有时甚至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另一方面,老师的工作,尤其是班主任的日常事务很多,有时精力确实有限,不可能每次都花很多时间想一些新颖的形式或主题来组织班会,包括我自己有几次很忙的时候,都只是说两句,然后叫同学们自习。”郑老师坦言。

  事实上,除了部分老师的随意,一些学校本身也对班会课不重视。记者在进行问卷调查时,一名五年级男生就表示,他每周一下午都被安排去学校管乐队排练,这学期就根本没上过班会课。

  “如果是主课,学校怎么会允许,甚至要求学生利用这门课的时间去参加各类艺术校队或课外兴趣小组训练呢?”初一女生黄昀谈到班会课时,语气中充满了“无所谓”的态度。

  组织权应“下放”给学生

  “课改和倡导素质教育之后,班会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其实班会课搞得好,对老师教学和学生发展有极大好处!”担任大队辅导工作十几年之久的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德育处付兴民主任肯定地说。

  他分析,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较脆弱,自尊心特别强,但同时也有不受压抑、阳光、敢说敢做、渴望被重视情绪和参与欲望等特点。所以应把班会课定位为“以活动课为主,以学生全员参与,自我教育和提升为主体,辅导员和班主任只是对班会的主题导向起到把关的和审核的作用”。

  “班主任绝不能搞‘一言堂’,去年学校有两个老师对班会课准备得十分充分,查阅了大量资料,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但我们依然打了‘不及格’,原因就是这个课里没有学生的参与,听不见学生的声音!”付兴民表示,将班会的选题权、组织权“下放”给学生,一是能锻炼他们的策划组织、搜索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才等综合素质;二是糅入了情感和品德,学生在体验中才能让深刻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三是由学生自己作主的班会会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进而使班会进入到一种良性循环,学校此时就“坐享其成”了。

  对于部分学校忽视班会课的现象,付兴民谏言一些老师和校领导要改变观点,要相信孩子已有批评和认识自我的能力。同时,别忽视学生的感觉,一味的批评,从心理学上说,人也容易麻木,而一味的自说自顾,学生就会感觉“你忽视我”,他也会反之“忽视你”,并从此对你的话爱理不理。“德育教育应该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让学生自己体验哪里对哪里不对,让他们内心的孤独感和压力得以释放,他们其实需要诉说,这是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记者调查

  逾六成学生认为课程应该保留

  班会课对学生有多大的吸引力?他们对自己的班会课究竟抱有什么印象?4月29日-30日,记者利用学生上下学时间,分别在福田、罗湖等8所中、小学校门口随机对118名学生(其中55名小学生,63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时间:中午11:00—14:30

  下午17:00—19:00

  地点:深圳市南园小学、荔园小学、上步小学,以及深圳市实验学校初中部、市外国语学校、福田中学、岗厦中学、皇岗中学

  问题1:平时你们是怎样上班会课的?

  □大部分时间改为上自习课,写作业

  □主要听老师讲思想德育方面的内容或者下达一些通知

  □经常变成补课时间

  □其他

  结果分析

  本题中,“听老师讲德育内容或下达通知”选项的学生很多,比例超过66%;分别有15.3%和8.5%的学生选择了“改为自习课”和“补课”项;另有一成左右的学生选择“其他”,表示他们的班会课内容较丰富。

  问题2:班会课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活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比较闷,基本以说教为主

  □无所谓,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结果分析

  不足四成学生认为“班会课较有意思,形式活泼多样,常有小品、辩论之类的活动展开”;四成学生感觉“班会课十分沉闷严肃,主要是老师传达学校精神,然后对台下同学进行批评教育”;剩下两成左右学生“对班会课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台下学生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比较散漫,思想容易走神”,其中个别学生还表示本学期开学以来就没上过班会课,因为要去校管乐队排练或被选去“培优课”训练。

  问题3:如果班会课取消,你觉得可以吗?

  □不能取消□可以取消

  □我觉得可以减少上班会课的次数

  结果分析

  31%的学生,尤其是高年级中学生认为“可以将可有可无的班会课取消”,以便利用此时段写作业,减轻沉重的学习任务;但63.5%的学生认为“不能取消”,除了部分认为“能了解一些课外知识,在讨论中吸取他人想法,锻炼表达能力”外,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虽然不喜欢现在的班会,但也不该取消,并希望学校能组织得好些”;另有6名学生认为可以减少班会课的次数。

  我在现场

  他们这样开班会

  在了解了大量的“常规”班会后,8日下午,记者在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五(7)班听了一堂主题为“快乐e时代”的“另类”班会课,并记录下其中的精彩片断:

  场景1

  小品剧《可怜天下父母心》

  “子然,你给我过来!你这是写作文吗?怎么写着写着来了个‘7456’?”

  “老妈,这可是时下最流行的e时代语言,7456就是‘气死我了’。”

  “少贫嘴,以后不准你上网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你看你强强哥哥就是因为老上网,结果没考上重点中学!”

  “哼!才不是呢!对面的杨聪哥哥成绩那么好,这次得了征文大赛一等奖,题目就叫《网络丰富了我》,不信我们去他家瞧瞧!”

  ……

  解说:这是一个完全由该班10余名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10分钟短剧,共分3幕,除第一幕交代背景外,第二三幕分别从正反两方面,通过“因网络而增长知识”的杨聪哥哥和“因网瘾逃学去网吧”的强强哥哥讲述了网络“双刃剑”的特性,引导大家正确上网。

  场景2

  相声《戏说网名》

  胖子孙:最近干嘛呢?

  瘦子张:上网呗!

  胖子孙:有网名吗?

  瘦子张:e时代没网名混不下去啊!瞧!新名片儿都改了。

  胖子孙:嘿!10多个啊!

  ……

  解说:“胖子孙”和“瘦子张”是该班班会课培养出的“喜剧巨星”,几乎每次班会两个小男生就积极报名“演出”,现在已可以短时间创作出令人捧腹的段子。此次班会,两人收集全班网名,让观者见识了“传说飞狗”、“拿破仑·波拿马”、“K歌时代”、“傻兮兮”等众多古怪网名的由来和起名人的“庐山真面目”,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

  场景3

  模拟法庭《一场网络语言引发的纠纷》

  书记员:“五七法庭”案件现在开庭,全体起立……

  审判长:2006年×年×月原告对被告使用网络语言辱骂一案现在开庭!带原告、被告上庭(两“当事人”在两“法警”陪同下入场)。请原告辩护律师陈述事实。

  原告辩护律师:我当事人于……

  ……

  (在双方“辩护律师”激辩数回合,双方“证人”出庭作证和“陪审团”讨论之后,“被告”被要求立即向原告道歉,并被责成清理100天网络垃圾语言。)

  解说:“五七法庭”是该班固定的品牌班会栏目,此次法庭模拟的内容由该班QQ群上的真实故事改编,法庭中的辩护律师、审判长等角色都是经过同学们竞争“上岗”得来,据说还要“考执照”。

  点评

  听这样的班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然而,这并非该班为应付记者到来而刻意为之,而是他们常见的班会形式。据班主任徐老师介绍,全校班会有几类相对固定的品牌栏目,如“模拟法庭”、“小小议事厅”、“小品剧”等,每周学校提前2天公布推荐的班会选题,但各班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喜好准备选题,选题由学生组成的班委会讨论后决定,随后自行组织同学们参与,老师只是最终把关。“我觉得,班会越上越轻松,因为活儿都是学生自己一手操办,现在已经很熟练了。”徐老师说。据悉,由于该校班会课活泼,较随意和搞笑,已成为运动会、春秋游之后,最受学生期待的课程。

  互动实录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班会课?

  讨论1:按照你的理解,什么是班会课?描述一下你上得最多的班会课的情景。

  大多数学生对“什么是班会课”都一脸茫然,“上得最多班会形式”大致有3种:一周班级事务总结(包括学习、思想、纪律);传达上级通知和对固定话题讨论。其中前两者都由老师一人唱“独角戏”。

  “常常变成‘批评会’”

  林同学(小学四年级)

  我们上班会课很吵,吵得有时都听不清老师在说什么。一般是老师先强调一下学校规章制度,通报一下学校新贴出的通知;接着是表扬和批评班上同学一周表现,有时还让我们自己发言,指出来谁表现好谁表现不好,这时被批评的同学头垂得很低。之后如果还剩时间,就改成自习课了。

  陈同学(初二)

  班会课常常变成“批评会”,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从上课第一秒开始就拿着尺子,一直狂训我们,比如说这一周谁又迟到了,谁的成绩下降了,就这样一直唠叨到下课,同学们就一直低着头听老师进行“思想教育”,觉得压抑极了!

  “闷到有人睡着”

  刘同学(初三)

  我们班会课比较闷,老师先是传达学校开会所传达的精神,然后布置班级相关工作,一般她在上面讲时,有些同学却在下面写作业,有些甚至直接睡觉。

  张雨晴(五年级)

  我们开班会当天中午,广播会通知班会的主题内容,老师就提醒大家去查相关的资料。开班会时,就讲解一下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有时也放录像带,然后叫同学们逐个上台发言,由于形式单调、时间仓促,有些同学没说两句就跑下来了,有些则根本不知道说什么,久而久之就没意思了。

  讨论2:你心中的好班会是什么样的?

  “少些说教,老师以朋友身份到台下来”

  何彦瑾(五年级)

  最好是先利用前半节课讨论学校布置的话题,后半节课则搞大家喜欢参与的活动。比如说成语接力、传话游戏,这样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培养互相合作的能力。或者老师讲精彩的哲理故事,让我们在思考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比直白的说教要亲切很多。同时,希望开班会时,老师也能加入到我们的讨论中来,和我们交流想法,不要总是我们在下面听。

  陈同学(初二)

  班会不能总是老师一个人一直主持!老师应该走下讲台与我们平等交流,把主动权交给我们自己。而且老师不要过多干涉,应该利用这个时间多听听我们的意见、心声和想法,班会课应该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的,不能只是老师说教,有时甚至我们也可以给老师提提意见。

  “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角’”

  孙同学(初二)

  本来平时学习就很紧张,谁愿意在班会上挨批?谁会喜欢“说教式”班会?我觉得在没有学校布置的任务时,班会应该形式更活泼,内容更丰富,不要太压抑,尤其是把空间留给我们自己交流。

  李雪(高二)

  班会主题要贴近我们,围绕我们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才有可能引起共鸣。比如高一刚进校时,大家都有个不适应期,比如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等,这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大家有需求,能不乐于接受吗?

  其实,老师定班会主题的方法很简单的,能否引起学生共鸣,把引出主题的具体事例讲出来,大多数人会心点头,就OK,反应冷淡就是脱离实际呗!

  记者手记

  班会决非鸡肋!

  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也。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班会课正尴尬地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上台东拉西扯的无准备班会;教师总设计、总代理的包办式班会,训斥式班会和应付式班会等,都不仅悖离了班会课“以德育教育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活动为载体”的原则,也会延缓班级发展,有时甚至让教师教授其他课程时也更劳心劳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高地正逐步沦陷。

  “聪明的老师自己轻松。”这是付兴民主任做了10多年德育、大队辅导工作后的感觉。

  聪明的学校又何尝不是?事实上,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实际也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育形式。它围绕有特点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与在其他场合、其他形式的德育教育相比,更能促进正确地班集体舆论的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现学生之间更广泛的思想交流,达到碰撞后的相融,较好的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思维的发展等,具有更高的教育效率。

  “凶的老师带班只能在一段时间镇住学生,等她一走,过不了多久班级就会乱;会沟通的老师则不管她走不走,班级都能稳速前进,所以名师是‘攻心’的。”这是付兴民观察多年的经验之谈。

  漫画赵晓苏

  摄影何俊

  制图柯振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