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没有务实的用人标准哪会有许振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00:00 新华网

  钟琪男

  码头工人许振超出生于1950年1月8日,现在已经56岁。1968年,只上了1年半初中的他当了工人。1974年进入青岛港,当了码头工人。多年来他坚持自学,在工作中锻炼成长为桥吊专家。他和和他的工友多次打破装卸船的世界纪录,被命名为“振超效率”。经主流媒体报道后,许振超成为工人的杰出代表。温家宝总理曾两次亲笔写信给他表示鼓励。许振超

所在的青岛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合资公司后,聘请许振超为技术部固机部经理,不但管着桥吊队,而且管着全公司所有的大型机械设备和技术人员。

  按现行人力市场上的“行情”,许振超在两个硬指标上存在着“硬伤”:一是年龄,他今年已经56岁,已经属于“4050”人员的上限;二是他没有正规大学的文凭,既没有学过英语,也没学过电脑,更不具备“海归”背景,他的知识全是在工作锻炼中自学积累的。然而,许振超当之无愧成为中国工人的一面旗帜。他的成功,固然是因为“是金子就会发光”,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用人单位求真务实的用人标准。

  在职场打拼的人都知道,人力市场如今有个“35岁现象”。35岁是个坎儿,过了35岁的人很难就业,除非你能带来资金,带来项目,你掌握有关系网和业务网,要不,就是你有“海归”背景,否则人家根本不给你机会。有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35岁以上免谈”,连谈都不和你谈,哪还有什么希望?

  其实,在生产实际中,凡是务实而不存偏见的人都知道,50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经验最丰富,对现场最熟悉,身体状况正好可以发挥生产骨干的作用。许振超的幸运在于他所工作的青岛港没有实行“一刀切”,没有强令他下岗、转岗、待岗,所以他才有机会得以创造“振超效率”。从这个角度讲,他是一个特例,一个幸运的特例。权威部门不妨作个统计,在国有企业里年龄达到56岁左右的,仍然还在岗的工人有多少,而能够受到信任并且创造辉煌的,又有多少?事实上,从国有企业里下岗、“淘汰”出来的人,不乏当年的革新能手、技术标兵。他们中的许多人本可以像许振超一样发挥巨大作用,为企业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他们却由于年龄的原因被过早地剥夺了劳动的权利。以年龄卡人,是多么荒唐的做法!

  至于唯文凭论,其荒谬更毋需多说。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早已经为生产实践中的事例所多次证明。本文不再重复,许振超的成功更是最有力的证明。所以,许振超的事迹若能够在年龄和学历两方面对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发挥作用,将是对社会的另一项重大贡献。

  相关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