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巨亏逼迫 柯达考虑出售主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09:32 南方日报

  5月的第一周,全球影像巨头美国柯达发布了几件大事:因传统影像制造成本不堪重负,旗下胶卷全线涨价5%-17%;7月底前结束其沿用120多年的“规模经济”生产制造模式,完成史无前例的全球组织结构调整;此外既定逾2万人的裁员计划接近尾声;而柯达已聘请高盛公司,寻求将旗下传统医疗影像打包出售的可能……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柯达凡此动作,均与其急欲早早度过数码转型的阵痛有关。在

过去两年时间里,柯达拖着庞大身躯寄望数码转型,然而一直身陷数亿美元的亏损泥潭。而上周末公布的今年最新季度财报显示,受困于传统业务严重亏损,柯达一季度亏损数字已扩大至2.98亿美元。

  传统业务下滑导致巨亏

  据5月4日柯达公布的2006年度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今年1至3月柯达共实现销售额28.9亿美元,同比小幅上涨了2%,亏损额则从去年同期的1.46亿美元大幅升至2.98亿美元,折合每股亏损1.04美元。这一业绩较之上年同期1.46亿美元的净亏损进一步恶化。这已是该公司连续6个季度出现亏损。

  传统业务部门亏损严重以及巨额重组开支是柯达一季度出现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今年第一季度,柯达传统业务收入为12.5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5.73亿美元相比大幅下滑了20%,这导致柯达将近3亿美元的巨亏。

  唯一的亮点在于寄望尤深的数码业务。在柯达第一季度销售额中,数码业务收入达到16.1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2.5亿美元相比增长了29%。数码业务虽然大幅增长但仍然没有盈利,第一季度亏损37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5100万美元有所减少。

  传统影像业务全球涨价

  两周前,柯达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对传统影像业务实施3%-17%的涨价。柯达给出的理由是,今年初以来全球原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传统影像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迫使柯达上调传统影像产品的价格。

  据悉,这一涨价策略在5月1日已正式实施,其中胶卷价格上涨幅度将达到3%到17%,其他传统影像产品如电影胶片也将上涨3%到5%,医疗成像胶片、耗材,商业印刷以及印前耗材的价格将有两位数增长。

  分析人士担心,柯达上调传统影像产品价格,将加剧胶卷及冲印等传统业务的萎缩。

  柯达中国发言人田耕此前表示,将确保五一黄金周期间柯达胶卷不会涨价,并且无限量供货。但五一后将在北京、上海等地陆续涨价。

  记者昨日留意广州胶卷市场,尚未有涨价迹象。而柯达快速冲印店员表示,已经接到涨价通知。

  精减机构调整

  面对传统业务对公司的持续创伤,继去年实施全球大裁员后,柯达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上周末被迫宣布再一次对柯达进行大刀阔斧的内部调整。

  在柯达提供的新一轮内部改造计划中,柯达全球生产及物流业务机构将纳入各个业务部门,如医疗集团、消费数码影像集团、图文影像集团以及胶片及冲印系统集团,使各个业务部门在产品制造和物流管理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实现成本的进一步缩减。

  根据这次调整,柯达在厦门的胶卷工厂将归入消费数码影像集团管理。

  柯达预计大部分调整将在今年7月1日前完成。记者注意到,在柯达宣布向数码转型之后,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裁员逾2.5万名员工。

  考虑出售医疗影像主业

  尽可能地减负,并获取现金流是柯达新管理层所竭力争取的方向。基于此,柯达还首次宣布,正在为旗下医疗业务集团公司探索战略性新选择。

  资料显示,柯达医疗业务包括数码X光影像获取、医用影像输出设备和X光胶片,2005年销售收入为27亿美元,是柯达继民用影像、图文影像的第三大主营业务。

  “我们希望在所从事的每个业务领域都成为市场的前三名。”彭安东宣称,“尽管医疗集团正在某些数码产品领域取得强劲的有机增长,但数码影像获取解决方案和医疗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已经面临在全行业里的整合趋势,我们感觉现在是为医疗业务探索战略性新选择的适当时机。”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柯达已经聘请高盛公司担任顾问,“寻找一个合理的价格,出售医疗影像业务以补充现金流是柯达管理层的如意算盘”。

  但一切还都是悬而未决的。田耕昨日向本报记者澄清称,有关网上柯达确定将出售医疗影像部门的消息并不十分确切,确切地说“出售只是众多可能的一种”。

  而据柯达相关人士透露,对于亏损严重的传统业务部门,柯达都将进行重新评估,以考虑是否在艰难转型路上继续带上它们。

  本报记者戴远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