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艺术课应该为谁而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12:00 光明网
郭立场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2008年普通高校将全部开设艺术类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记入学分。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或至少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并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艺术类课程成绩不合格将不能拿到毕业证。此方案一经下发,立刻在高校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曾几何时,学位成了大学里众多责任和义务的载体,也成了各方利益群体角逐的对象。不通过英语四(六)级,没有学位;计算机等级不达标,与学位无缘;相关专业成绩不及格,拿不到学位;论文达不到一定数量并在核心期刊发表,也要和学位擦肩而过;甚至还有“鲜血换学位”的荒唐校规,等等,不一而足。而今,艺术类课程成绩不合格将不能拿到毕业证,实在是令人疑惑不解,甚至是不知所措,不知道在顺利毕业、拿到学位之前,究竟还有多少正当或非正当的关口和门槛要跨越。当然,学位作为一种资历凭证,设一些资格限制并实施相应的学业考核,乃情理之中、无可厚非。然而,艺术类课程成绩不合格将不能拿到毕业证,这种动辄拿学位作砝码的做法,未免失之偏颇。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完人”或“全人”,使学生具有充分的人文与科学知识的修养。教育部提出高校将全部开设艺术类课程,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作为高校,将艺术类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有利于增强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的融合,让学生通过学习艺术课,提高个人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这对于大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也大有裨益。艺术类选修课成为学生必选课后,对于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个人修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教育部门的初衷不可谓不良好,但需要指出的是,艺术教育搞强制性的“一刀切”,背离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不适合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看看学生的现状,就知道他们有没有精通艺术的可能性了。英语要过级,计算机要过关,专业课要优良,公修课也不能差,还要考取名目繁多的大证小证,以及要背负考研或求职的压力,如此情景之下,即便他们能安心于艺术学习,能确保取得可观的成绩吗?

  艺术类课程成绩不合格就拿不到毕业证的规定,等于是强迫所有的学生都去爱好艺术。而强制学习,可能压制兴趣,很难取得成绩。正如多数学生所苦恼的,选修课本来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在专业课以外自主选择的课程,现在把选修课和学分联系起来,只会让学生忙于“挣学分”,而无法真正学到所需要的知识。事实上,大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应该帮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教他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理智去获取知识。那种认为“上一次大学,实现或专或通的目标,管用一辈子”的一次性教育思想,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大学是在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一提到大学,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过,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学怎样读书,怎样做事,怎样与人相处,以及怎样做人。专业课程学习本身,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大学教育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塑造,首要的是要使受教者有一个健康的心智和体魄,然后才是能力培养。但什么是素质,如何做到通识,绝非“安排了一堆音乐、美术和文化的欣赏课”这么简单。

  为了让学生拥有宽广的知识面,使学生具有充分的人文与科学知识的修养,开展必要的艺术课程教育,这本身无可厚非。但需要强调的是,教育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根本目标,要注意教育的形式和方式,注重教育带来的效果,而不是拂逆学生意愿和教育规律,强制性地开展艺术课程的教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