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徐少明建言之路上的仕途悬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13:19 南方网
  中国青年报网络版 程亦昭

  徐少明何许人也?5月9日各大网站皆有其名。据新闻最初出处的《楚天都市报》报道:39岁的徐少明在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财政所工作,他先后在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上月10日,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公众建言献策颁奖大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亲自授予他证书和奖牌。这个大学时代就曾上书中央领导的最基层部门干部,在“建言之路”上走了20多年,现身兼湖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成天忙着课题研究并收获颇丰,在武汉、北

京的社科研究圈子有不小的名气。

  读这则长长的报道时,既感叹徐少明的建言之路,又怎么也禁不住对他人生之路的唏嘘。报道说,徐少明当年是被县财政局派出专车“抢走”,成为该局工交股干部。在那个岗位上,他曾上书县委书记,对全县的经济发展提出整整70条建议,后来县委专门下文,要求全县正股级以上的200多家单位学习。两年后他又作为选派锻炼的青年干部之一,被委任为一个乡的副乡长,在同一批下派的30多名干部中,只有他担任的是实职。又一年后,县委提名让他回县财政局任副局长,后又许以县经委副主任之职,他居然两次“不识好歹”,推了。再后来,“徐少明到浠水县清泉镇财政所工作,至今已15年”——徐少明是怎么了?为何突然之间从一个很有前途的县直机关干部下沉到最基层,连个“副”字也没有,犯错误了?放弃优越条件主动下基层?还是另有原故?总之,他留给读者的有许多悬念。

  我想首先可以排除的是他“主动”下基层。因为如果是那样的话,专门记述他的这一报道的记者绝不会吝啬这两个字。况且就他痴心的研究和“建言”,如“人民币升值”、“省管县财政运行机制”、“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类的课题,他应当很清楚这些宏观的构架需要在更宽的视野里来完成。其次他也不会甘当一个现代隐士,他的雄心壮志在报道中展示得很清晰:当说到理想时,徐少明说,“一为中国复兴奋斗,二是兼学者、官员于一身”,“国家承认了我的研究水平,以后还会有机会的”。由此看来徐少明非常希望能在仕途上展示自己的能耐和理想,那么当初已经踌躇满志的徐少明为什么一步从县城迈向了乡间?要知道从县直机关调往乡镇工作通常情况下的可能就是处分或变相处分。

  行文至此,剩下的一种可能就是徐少明犯错误了。他犯了什么错误?错误多大?如果真的犯错了,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可遮掩的。所谓人非圣贤,即使徐少明犯了错误,一个曾两次登上国家领奖台的基层干部可不可以将功折过?一个能给国家建言并被采纳于国家宏伟规划的小人物能不能够让他有个相应的平台呢?

  徐少明已是快四十岁的人了。从他的仕途经历看,假如排除了以上各种可能——不是主动去乡镇,不是刻意当“隐士”,不是看破官场,也不是犯了错误,而他在基层一待就是15年,会是因为触犯了官场潜规则,因为遭受妒嫉,抑或是因为有人对他执著建言不满吗?若果真如此,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哀了。(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