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盗墓常和腐败相连,急需“文物问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13:30 新华网

  上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显示我国约有40多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专家推测现在至少1/3没有了

  据新华网北京5月10日专电(记者刘畅喻菲)“更多美妙绝伦的青铜器落入盗墓者之手。”“墓葬内部结构已遭盗墓者严重破坏,关键的历史信息无法辨析。”2005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9日揭晓,但获奖项目领队们在兴奋之余仍难掩遗憾。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副组长、考古学家张忠培在受访时表示,人为盗掘和破坏使我国文物安全面临空前威胁,盗墓活动常常和愚昧、腐败、黑恶势力等社会问题盘根交错。

  “地下文物也是国家重要的资源,不可再生,发生盗掘、毁坏古墓的事件,地方官员应被问责。”江苏句容、金坛周代土墩墓群发掘领队林留根说。

  在25个入围项目中有10处曾在近两年内遭到过严重盗掘

  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9日在北京揭晓,这些遗址涵盖了从新石器时期到北魏时期的文化遗存,时间跨度超过8000年。记者通过对25个入围项目负责人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到,这十大新发现中,有5处在考古队进驻之前曾不同程度地遭到盗墓者洗劫,包括贵州威宁中水遗址,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陕西韩城两周墓地,江苏句容、金坛周代土墩墓群,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等。

  问卷调查同时显示,在25个入围项目中,有10处曾在近两年内遭到过严重盗掘,它们多为埋藏着精美文物的高等级墓葬;在没有遭到盗掘的项目中,几乎全部为出土器物较少的城址或聚落遗址。

  “当地公安部门打击盗墓行为是否有效”?

  在被问及“在遗址发掘过程中,当地公安部门是否予以安全保卫”时,25个单位中有6个单位选择了“他们派出专人进行安全保卫”,有17个单位选择了“他们知道这里有考古队”,有3个单位选择了“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在这里考古”。

  在被问及“当地公安部门打击盗墓行为是否有效”时,有9家单位选择了“能立即遏制”,3家单位选择了“左右推委,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其余单位选择了“干预,但效果不佳”。

  猖狂的盗墓者常常为了得到一件完整陶罐不惜捣毁整个墓葬

  “当我们开始准备对江南土墩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时,看到一些土墩的表面散落着被盗墓者打碎的陶片。”林留根对记者说。

  林留根说,在目前发掘的40座土墩墓中,有7座遭到了严重盗掘,一些土墩墓上散落着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盗洞。“土墩墓中的随葬品大多为陶器,由于1000多年的土石叠压,完整的器物已不太多。猖狂的盗墓者常常为了得到一件完整陶罐不惜捣毁整个墓葬。”林留根说,“盗墓者在盗掘珍贵文物的同时,将更加珍贵的历史信息捣毁殆尽。”

  在最终入选的十大新发现中,有3个是因为“面临盗掘破坏”而进行抢救性发掘的,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就是其中之一。

  考古人员的抢救性发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物安全的问题

  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宋建忠告诉记者,在得知墓葬遭到盗掘后,考古人员立即进驻案发地进行抢救性发掘。他们对191座“最濒危”的墓葬进行了清理,其中已有11座遭到洗劫。

  “有些墓葬已经完全被盗空。”宋建忠说:“在一个贵族墓葬中,我看到了还没来得及被盗墓者运出的用报纸包好的青铜鼎。这个墓葬有9个盗洞,大约是三四批盗墓者留下的,时间都不超过两年。”

  “由于一些墓葬群的面积非常大,考古人员的抢救性发掘只能在有限的面积内进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物安全的问题。”宋建忠说。

  宋建忠告诉记者,据预测,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大约有300多座墓葬,目前没有进行抢救性发掘的还有100多座。“虽然考古过程中有武警部队昼夜把守,但我担心一旦考古队撤离,没有被发掘的墓葬可能面临更严峻的盗掘、哄抢之灾。”

  专家呼吁,应加快实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根据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结果,我国大约有40多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但专家推测,现在至少有1/3已没有了,人为破坏是主要原因。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等4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曾联名提出应尽快成立文物公安局,用一支专业的执法队伍打击盗窃文物、盗掘古墓和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

  “各级文物部门对所在域区内的文物家底不清楚,也是造成文物盗窃猖獗的原因。”林留根说。不少专家呼吁,应加快实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只有在详尽了解文物埋藏和分布信息的基础上才能谈保护。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