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联合早报》叶鹏飞:"博客门"事件引发的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14:00 新华网

  今年三八妇女节,两个很受欢迎的中国媒体人博客——《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晓峰的“按摩乳”和中国博客圈中的著名娱乐记者袁蕾的“奶猪”,突然变成空白页,上面只能看到一行字:“因为众所周知不可抗拒的原因,本博客暂时关闭。” 这本来是两位记者开的玩笑,没想到一位路透社记者把这件事情和中国正在紧张进行中的两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见此消息,如获之宝,随即向全世界发布:“中国两个言辞大胆的博客‘按摩乳’和‘奶猪’被政府下令关闭,这是中国在控制整肃互联网的新一轮行动,尤其目前两会期间”。

随后,这篇报道在众多英文网站迅速传播,BBC、美国之音等西方主流媒体立刻跟进,至少有200多家国际媒体报道了此事。

  3月1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署名张从兴的文章,《》,很快引起了中国大陆媒体的广泛关注,报纸和网站纷纷转载。本刊记者就“博客门”事件对中外媒体产生的影响专访了新加坡《联合早报》驻中国首席特派员叶鹏飞。

  《网络传播》:《“中国博客门”耍了西方媒体》一文在《联合早报》及《早报网》刊出之后,在中国大陆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请你谈谈反响之后的感想?

  叶鹏飞:从兴是我很好的同事。他主要在新加坡负责中国新闻这一块,对中国新闻业的发展也是比较清楚的。但毕竟他在新加坡,没有直接与中国大陆接触的机会,所以他对中国的了解都是通过互联网。他写这篇文章也是因为他发现了这个现象,就如实地把它写出来。

  事后我在这边找路透社了解情况,他们告诉我在发这条新闻之前找过这两个博客负责人查证,但没联系上,消息发出之后才知道是一场玩笑。

  这件事情本身一方面说明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确实有他的成见。另一方面,这与中国过去对新闻和对外宣传不够重视有关系,因此给国际媒体留下了一些负面印象,中国的消息到底可信不可信,这里有一个落差。就是因为有这个落差,无形中影响到现在的报道仍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难免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会从负面去解读。所以加强理解很重要,其实作为新闻同行,一个很关键的原则就是事实求是地报道,大家都希望了解事实真相,据实以报。当然每家报纸都有自己的立场,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会用不同的角度切入和解读,这无可厚非。因为大家本意都是一样的,就是报道一个事实让公众了解,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国际上比较关心中国现在的舆论空间到底有多大?所以如果从比较谨慎的态度来看,我觉得这两位博客负责人的玩笑开得稍微过了点,因为这在中国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你要自主创新,就要给整个社会更大的空间,就需要有不同的思想来激荡,这样才会产生更多创新的思考。所以言论自由的空间不能缩小,否则,互相激荡的机会也会跟着缩小,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应该用比较严肃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听到路透社的同行跟我抱怨说,整个事件有点像狼来了一样,当然首先是路透社在查证方面没有落实到实处,导致了这个纰漏,但是你开这样的玩笑,如果还有相类似的事情发生的话,国际媒体应该怎么去看,他们提出了一个比较严肃的思考。我觉得也值得大家去仔细想一想。因为毕竟一个社会的进步跟他舆论空间的逐步扩大是有关系的。大家都看到了中国的进步,而且大家也希望看到中国在进步,因此每一个环节都一样的重要。在言论这一块,大家基本立场还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看到中国舆论空间越来越广阔。如果你问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那就是确实严肃的事情不应该用轻率的态度来对待它。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利用愚人节开玩笑,但这些事是不能开玩笑的,更不能开得太过火。

  《网络传播》:通过这件事情你对互联网上的新闻资讯是否会持更加谨慎态度?

  叶鹏飞:网络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但归根结底它是工具,网上的资讯那么多,你怎么去判断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什么是新闻什么是谣言。这就是说提供资讯的人的信誉是非常重要的。消息的来源是哪里?如果是一个陌生的机构或者不清楚的的地方,那你就要判断这条消息可信不可信,如果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媒体,他在发布新闻时把关就非常严格,比如我们的报纸在筛选新闻时是要反复斟酌和查证的,所以新闻的可信度如何完全取决于它媒体的信誉。因为互联网太方便了,成本又很低,把各种资讯上传到网上,只要懂一点技术就行。但资讯的可信度如何跟发布资讯背后的机构有很大关系,媒体的良心就是要对读者负责任,对我们这些传统的媒体来讲,这方面尤其要做好。

  《网络传播》:路透社对中国的失实报道不仅使自己百年老店形象严重受损,同时也给带有色眼镜的西方媒体提了个醒,把中国普通新闻事件泛政治化的习惯已经不得人心了,你怎么看待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大陆新闻时这种与生俱来的“傲慢与偏见”?

  叶鹏飞: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我随外交部安排的一个记者团到西藏去采访,那一次我明显感觉到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成见确实是很深的。一谈到西藏,马上就是宗教自由呀,西藏独立啊,等等,我发现他们问问题时总是从这个角度去切入,无论哪一个场合都是这样。其实西藏有很多新闻都可以写,不一定就抱着这两个主题。但他们就是很集中地在问这样的问题,所以你说的这个泛政治化现象确实有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西方有一些大媒体、大机构里面的记者在做中国新闻时不完全是局限在这方面的,他们的眼光也在逐渐放大,因为他们逐渐了解到,中国是一个很多面相的地方,能够探讨的问题很多,不需要把自己的题材局限得那么狭小。他们的视角也在不断拓展,更可喜的是中国官方也在密切配合,国新办举行了那么多场记者会,还组织了各类不同的活动以及官方网站资讯的配合。外国记者在中国做新闻,得到帮助最多的是网上直播,这个服务实在是太好了,我非常喜欢,因为有时候在现场会漏掉一些东西,回来再通过网上直播进行补充和确认。

  《网络传播》:在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在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引用了肖伯纳的话:“自由意味着责任”,我想他在提醒我们每一位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时要负责任,与此同时他也在规劝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也要实事求是,对个别西方媒体的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你怎么看?

  叶鹏飞:我觉得也不能完全针对路透社,做新闻的都知道每一家报纸不可能永远不犯错,犯了错误就更正,因为有时为了抢时间在查证上出现了疏漏,比如像我们《联合早报》,平时对自己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出现错误就认真对待,在隔天的报纸做出更正。但我也知道有一些媒体没有这个习惯。其实任何一家对自己有要求的媒体都会这么做。所以我认为,犯错还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关键是媒体在发布新闻时是本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是不是用一个客观的、尝试去了解而不是带着偏见的态度去解读,这两者是有差别的。我觉得这背后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价值观的取向,西方媒体他们向来把自己作为一个意识群(第四权),就是说他们觉得监督政府的权力是他们媒体中心的一个社会责任,因此他们带着这样一个使命感去看世界上体制跟他们完全不一样的社会,自然就会有一种优越感。但西方的同行中也有一些人是从实事求是的立场出发的,他们在慢慢摆脱原来的那种比较陈旧的思维模式,同时,他们强调媒体监督权力的功能,我觉得还是值得我们称道的。

  做新闻首先就是要了解事实真相,如果你有偏见你就当不了一流记者,一流记者必须事先敞开胸怀去了解,然后设法再凭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去解读,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只要是真正在中国待过一段时间的记者对中国的报道都是比较平衡的。大家也都知道中国并不是都是正面的故事,有她进步的一面,也有需要改善的一面,但两者要做到平衡,这很正常,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一样,与此同时,中国官方也在努力地提供更多的资讯,我认为这样的配合是非常好的。对于未来我们在中国做新闻是一个很乐观的趋势。

  《网络传播》:互联网惊人的传播速度和无国界的传播特点深受公众的欢迎,目前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联合早报网》是全球最重要的华文新闻网站之一,在海外华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中国大陆也拥有一批比较固定的读者。所以你们对中国的公正报道显得尤为重要,请问你们在采集中国的新闻时是否也受到西方泛政治化舆论的影响?

  叶鹏飞:我觉得这是有分寸的,因为每一家媒体的立场都不一样,我们首先要考虑新加坡读者的需求,我们要判断他们感兴趣的题材是什么?他们想要对中国有哪些了解,基本上是依据这个出发点,当然也参考其他报纸的报道,包括西方媒体的报道,但他们有他们的角度,观点不一定相同,有些故事我们会做,而他们不一定做。有些他们会做的,而我们的读者不感兴趣,所以,这肯定是有差别的。当然,这也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在某些地方我们也会从他们那里获取灵感,比如说看到他们一些报道,我们觉得这方面的新闻可以发展,我们就去挖掘。所以互相参考是有的。但各人看中国的立场是不同的。我们向来就不认为中国的崛起会是一个威胁,所以我们的报道也不可能从这个角度去切入。我们会给读者一个很清晰的思路,中国的发展方向是很明确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她遭遇了非常多的困难,而且这些困难都不是小困难,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是如何努力克服困难不断地前进的。这里有很多动人的故事,而我们怎样去向我们的读者呈现这些故事。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当然这也是在中国做新闻具有成就感的原因。

  《网络传播》:中国的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等都在考虑根据外国人的需要,侧重对外传播的内容,作为一名想了解中国的外国人,你认为哪些网站比较符合你们的要求?

  叶鹏飞:在视频直播上我们很关注中国网。当然从信息的权威性方面,我们关注的是几个大的新闻网站,比如人民网、新华网和中新网,这三个网站不仅我们会看,而且总部的人盯得也比较紧,因为这是中国大陆新闻来源的重要渠道。当然他们本身也有购买新华社的消息。刚才我们讲到视频直播,有一次我参加完记者会回来,突然发现中国网提供有网上直播服务,感觉很不错,马上就把它放在收藏夹里了,从那以后每参加完一次记者会,我就会上中国网,比如今天早上公安部的记者会,我担心会漏掉什么,回来就赶快查一下,这对我们这些外国记者来说帮助很大,尤其是那些时间比较长的大型记者会,说话的人多,你的注意力不可能老那么集中,视频直播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网络传播》:我们知道新加坡在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上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请讲一点你们的经验,对中国目前在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上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叶鹏飞:网站的信息是海量的,而且内容也是形形色色的,管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据我知道新加坡政府是反对黄色文化的,比较著名的情色或者成人网站在新加坡是看不到的,新加坡政府把他们封掉了。但政府也知道这样的网站千千万万,你不可能都给它们关掉,但是作为政府的宣示立场必须这样做。当然对于那些对情色网站感兴趣的人是无济于事的,他们还是会想方设法找到他们想看的东西。但是政府会明确表明它的立场,这还是很有意义的。在新加坡还有宗教呀,种族啊都是很敏感的一些议题,很容易挑起人们的情绪的,这些都是禁忌区,不能轻易地碰触,这方面的管理政府主要是针对国内的网站,国外的恐怕是封不完的。但作为政府的立场宣示它还是要这么做的。无可否认的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开放的工具还是具备了朴素的民主特性。它的未来性,以及对社会朝更开放的方向发展的助力,恐怕还是必须得到应有的关注。

  在电子政务方面,新加坡确实是很先进的,现在人们办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到机关里去,都可以通过网上来办,你的身份证就是你在网上的ID,输入密码就可以在网上交税、水电费,等等,非常方便,连选民登记都可以在网上办理。八十年代末新加坡就有一套完整的规划,这些年都是一步一步地在做。

  对于中国网站的管理与建设我还从来没考虑过,因为我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我每次上网都是有目的性的,要查阅什么样的资料,我都是直奔目的地的。(潘天翠/本文刊于《网络传播》2006.5)

  来源:《网络传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