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会诊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15:36 新华网 |
新华网西安5月11日电(记者李宝杰 冯国 徐松)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牵动着每一位大学校长的神经。在此间举行的第四届中日大学校长论坛上,多位国内知名大学校长向记者分析了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纷纷提出解决之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布了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报告引用人事部的调查数据称: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比上年增长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 求预计约为166.5万,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六成的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论坛承办方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告诫大学毕业生应尽快转变就业观念,降低期望值,到西部去,到基层去。“中国庞大的市场吸收当前的毕业生没有困难,但学生求职时不应仅仅局限于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广阔的西部地区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试想,仅街道办事处一级能消化多少毕业生?”他说。 他同时建议政府制定更完备的财政补偿政策,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偏远落后地区工作。他举例说,美国加州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该州北部偏远地区任教,出台了很多诸如工资待遇补偿、贷款优惠的政策,我们可以大为借鉴。 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与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就业队伍因此扩大不无关系。他说,以前,社会每创造一万个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占去60%,而如今他们只能占到20%。 潘云鹤说,像浙江大学这样的名牌院校,可以说不存在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但近年来,受全国范围内高校毕业生生源充足,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也出现了毕业生薪水下降的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刚认为,就业好差除了与学校的知名度、学生个人能力有关联外,还和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他说,像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创造的就业机会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就高些,相反,一些欠发达地区,就业途径少,大学生的就业就可能会出现困难。 本届论坛由中国教育部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来自16所中国大学和15所日本大学的校长们以“全球化和亚洲区域合作背景下中日大学全面合作的机制和途径”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在一对一的务实性校际磋商后就各自学校之间的具体合作事宜签署了一批中日大学校际合作协议。(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