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是舆论在丑化医务人员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16:23 东北新闻网

  东北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刘义昆

  哈尔滨天价医疗费事件的处理结果显示,医院的违规收费金额是20.7万余元。对于当初媒体报道的500万元“天价”医药费的说法,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质疑。对于现在社会上质疑和指责医生道德的现象,毛群安说:“我们呼吁公众给医务工作者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毛群安指出:“丑化医务人员的舆论,直接影响到医

疗服务的质量、安全,也影响到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行为。”(5月11日《北京晨报》)

  严格地说,“天价”一词似乎真有点夸张。根据调查,患者翁某住院82天,医院共收取医疗费138.9万元,多收费20.7万元。这与最初媒体所称的550万元医药费,是有很大差距。对媒体的报道提出质疑,这是卫生部的权利,我们无需指责。

  但在变相收费、重复收费、过度治疗等违规行为,被证明在医疗领域已经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即便记者报道有误、用词不当,“哈尔滨天价医疗费事件”这一极端事例中凸显的医院乱收费问题,仍是值得重视的。面对社会上质疑和指责医生道德的现象,卫生部将其称为“丑化医务人员的舆论”,并认为这种舆论“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安全,也影响到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行为”,却又显得如此的不合时宜。

  关于舆论的定义,目前在我国多数专家学者把舆论看成是意见,认为舆论是多数人对于某一事件有效的公共意见,它所反映的不是个人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而是一定的社会群体(公众)对社会现实的普遍的、共同的意见。传播学者陈力丹认为“现代社会的舆论,理性成分增大,当然有时候也以流言、传闻的形态出现,但往往不会占主导地位”,“现代社会舆论更应该重视和得到尊重”。

  事实上,在哈尔滨天价医疗费事件之后,仍有天价医疗费事件出现,正是基于媒体的报道或自身的认知,医疗服务成了广受诟病的公共话题,并形成了揭露、批判、否定的舆论环境。而新闻媒介以自己的传播优势不断地把这些社会舆论反映出来,也就形成了舆论监督。当然,揭露、批判、否定并不是舆论监督的唯一任务,它所具有的保障、肯定、推动、建设的作用更大。公共舆论并不是为了丑化某一类人群,更不是社会进程的逆向运动,而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候风仪”。

  现在的舆论环境,恐怕还是医生和医院自己“创造”的。“天价药费”事件之所以被媒体关注、被公众诟病,就在于其普遍性和典型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背离了公益性质,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哈医大二院就是这样一个“集大成者”。更严重的是,在患者家属和媒体对收费提出质疑后,医院始终不能正确对待其所反映的情况,而是采取种种手段,逃避责任,一致对外。如此状况之下,公众又怎会去“给医务工作者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去“美化” 医务人员?

  管理是我国医院的一个“软肋”。哈医大二院的问题暴露了,如果积极整改,亡羊补牢,坏事也许会变成好事。然而,令人忧虑的是,目前仍有不少医院并未从此事中吸取教训,天价医药费现象依然。作为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卫生部这个时候还在指责“舆论”,显然是把注意力用错了方向、打错了板子。不知这样的“舆论”,如何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安全,如何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笔者反倒认为,我们的医务人员更应该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知耻而后勇”,重塑自身形象。

  今天再争论“天价”准确与否,似乎已经没有必要。因为,“天价药费”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事件本身,成为我们反思医疗改革的一个“活标本”。新闻报道的差错归新闻报道的差错,医疗领域的问题归医疗领域的问题。两相比较,公众显然更加关注医疗问题。如果卫生部不加快医疗改革的步伐,却反过来指责舆论丑化医务人员,就未免太“小孩子气”了。

  (本栏目所有文章均为本网特约评论员撰写,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投稿,一经采用,按稿计酬。请勿一稿多投。投稿信箱 ( 东北新闻网 刘义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