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如意”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07:55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伯庄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很会关心职工,除了对职工实行重奖和工龄工资外,还建了可容1000人用餐的职工食堂,造了可住450人的职工宿舍,因而形成了企业关心职工,职工关心企业,企业如意,职工也如意的和谐局面(4月24日《宁波日报》)。

  “如意”的做法,过去在许多国有企业里都是有的,称为办“小社会”,后来被剥离了,把“小社会”交给了“大社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因为“小社会”办得小而多、小而全,形成了政企不分,使国企的负担太重,阻碍了改革的深化,浪费了“大社会”的资源。只是有的企业把关心职工生活福利的责任也随之交给了“大社会”,那是不对的。

  “如意”的做法,现在在许多民营企业里都是有的,尤其是一些上规模的民企,纷纷办起了“小社会”。例如,杭州华鼎集团建造了能容纳5000人的职工宿舍,宿舍里设有浴室、医务室,实行酒店式管理。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已有占地l万多平方米的职工宿舍,每月只向职工收10元左右的管理费。浙北有家民企准备用2000多万元办一所职工子弟学校(4月24日《工人日报》)。

  被国企摒弃了的“小社会”,又被一些民企办了起来,这并不是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现在时代不同了、理念不同了、情况不同了,对企业办“小社会”,应该作些反思,用新的角度加以审视。今日民企办“小社会”与过去国企办“小社会”不可同日而语:

  之一,国企的“小社会”阻碍了深化改革,民企是改革深化的产物,是在基本完成改革后办起“小社会”来的;之二,过去花的是国家资本,用“大社会”的钱办“小社会”,现在用的是民间资本,办“小社会”无需“大社会”掏钱;之三,现在的人员流动性大,老职工比例有所下降,办好了“小社会”,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扩大老职工队伍,扩大企业的竞争空间;之四,现在的企业远离城市的多,外来务工人员多,低收入的农民工多,不好好解决他们的吃住等问题,不利于和谐企业的建立;之五,现在国家办的公共产品还不完善,在许多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办了“小社会”也是对“大社会”公共产品的补充;之六,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潮,办“小社会”就是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总之,办“小社会”是企业谋求自身稳定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应对措施。所以,不要都办“小社会”,不要多办“小社会”,不要办可办可不办的“小社会”,但也不能没有点“小社会”。

  办“小社会”也不能完全走过去的老路。可以是自己的炉灶自己起,也可以联合起来办;可以对外开放,把“小社会”融进“大社会”;也可以投资办“大社会”,依托自己办的“大社会”解决“小社会”的问题。奉化西坞街道的力邦村是民企力邦公司办的,既是自己职工的宿舍,也为其他企业的职工服务。这是一种企业办“小社会”的新模式,有节约资金资源、便于管理、收费低廉等很好的效应。办“小社会”也要有市场经济意识,要有所整合,有所创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