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留住历史的片断——60年前浙大由贵州回迁杭州记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08:13 贵州日报

  67年前,浙江大学在全民奋起、共赴国难的抗日战争中西迁办学。在遵义、湄潭、永兴三地一住7年。竺校长肩挑战时大学教育与科研的双重任务,领导师生们在破庙茅屋中,布衣蔬食,弦歌不辍,以独特的办学精神和尖端的科技成果蜚声国际,被誉为“东方剑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从1946年夏天开始,经过了3个多月的艰难转徙,全校才东归杭州。1946年2月9日,浙大在湄潭召开第一次复员预备会,匡计复员人数为3000人左右

,当时能走的师生员工都各自找车出发,湄潭、永兴师生都逐渐集中到遵义找车,当时很少正规班车,很多人都找司机搭便车,当了“黄鱼”。真是归心似箭,先后走了两千多人,剩下的都是无家在江浙的学生或家累很重的老师和职员,大家都决定随校最后迁走。

  8月中旬,学校联系了陆军交警二团,以100辆军用10轮大卡车为浙大运送全部留校人员和物资。学校紧急征募100名学生担任无偿的押运人员,负责押运物资以照顾同行老师员工眷属。应征的人很踊跃。笔者当年是四年级学生,也是应征人员之一,亲历了这次东归旅程。

  9月4日上午,我们最后一批人员和物资准备出发。百辆大车浩浩荡荡离开遵义,我们含泪向夹道观看的遵义人民挥手告别。

  前面5天比较顺利,师生一路谈笑风生,驾驶员十分尽职,车辆没出过问题。第5天到黔阳,过沅江大桥时,浮桥过渡要排队,百辆车队过了不少时间才过完。晚上只能宿洞口;第六天中午就到了邵阳,这里距长沙已经不远。

  到长沙我们交清了物资并卸下各人行李。接待站为我们向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领取了每人一张难民证,凭证可享受免费车船和食宿供应直到杭州。当天我们就搭上火车直驶武汉候船东下了。

  在武昌下车,难民站安排我们住进一座日寇占据过的大仓库。高大的木质楼房,已住进不少难民。睡的是地铺,一间几十人,没有电灯,照明用蜡烛。蚊子臭虫特多,晚上很难入睡。白天一日两餐,排队打饭,有酸菜和军用罐头牛肉佐餐,虽然不太可口,但大家都知足了。

  住下来是为了候船。我们每天都去黄鹤楼下瞭望,但候了十来天,船还是杳无踪影。白天好过,夜晚难熬,我们尝到了“望穿秋水”的滋味。

  大约10来天过去,难民站通知说船来了。是美军登陆艇“绥远”号,载重6千吨,只载复员上海的大学师生。上船后才知道有浙大、东方语专、艺专的师生,共计700余人。一个大统舱,我们协商分配,男女老幼分成几大片铺好床住下了。船上有淋浴室,有高压消毒饮水供饮用。每日两餐供应牛奶、面包和一小罐牛肉,都是军用剩余物资。大家都是劫后余生,又一次安下心来,真有无限感慨。船长是美国人,和大学师生友好相处。他们是根据租借法案来中国做救济工作的。9月下旬,我们最后一批人员和物资,历时二十余天,总算安抵杭州,回到母校怀抱了。

  作者:幸必达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