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乡间的木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08:19 贵州日报

  菜花初放的时节,总是我回乡探亲的日子。行走在乡间炊烟缭绕的故土,最吸引我的当数那些镶嵌在山腰、路旁、坝头、河畔两岸的青瓦木屋。这是先辈们留下的唯一遗产。在我的眼里,如一件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可惜的是,这些年木屋一天天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那些用白瓷砖拼凑的简易房,与自然环境极不相称。

  贵州古代盛产木材,据说北京故宫的许多巨柱也采自于我们家乡。应该说,用纯木

结构建成的房子当数黔中居多。新中国成立前,我们乡间找不到一座砖瓦房,全是清一色木屋,像一蓬蓬蘑菇躲在丛林中,立在翠竹里,镶在云雾间,世代相守着苦乐人家。

  今年春节我回家探亲,特意去一些地方拜访了古屋,看了遵义沙滩的黎庶昌故居,保存完好;看了思南郝家湾清代民居,也保存完好。追其原因,全在于两家的后人注重文化承传。

  我小时候就听说绥阳有个王翰林,他家庭院很大,雕龙刻凤,名昭一方。此次,我终于去拜访了仰慕已久的翰林院。一见,让我十分扫兴。庭院早不复存在,如今的木屋一半被锯,破壁而立,无人居住。

  我有位儿时的同学,他家也是解放初与另一户分得的一座七柱大房。其父母虽无文化,但到了他这一代却是文化人,尽管这些年他携妻儿住进县城多年,但仍嘱其嫂子照看老屋,他家的半座房子至今保存完好。遗憾的是,另一家为了建造新房,将木屋锯成一分为二,在原址上垒起了一座四不像的小白瓷砖房。

  这座七柱大木房原本是我二姑公解放前刚建的,今年春节,我这位儿时的好伙伴、最亲密的同学林永昌突然来我家将家居旧木房全部原装整体赠送。

  多么宽大的胸怀,多么深厚的情意。老朋友捐赠的这半座木屋,我们将整体搬迁至杜氏庭院作为厢房永久保存。我们杜家的老屋也是座青瓦大木房,九柱长五间,另加两侧厢房、院墙、龙门、石围桩等,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我的高祖父杜灿芳是清朝举人,这座木屋就是他住过的,已近两百年历史。可惜的是,右侧的厢房早年被迁,左侧的厢房后来被烧,院墙、龙门早不存在。让人欣慰的是:正房和偏房共十列九间至今保存完好,原住的杜氏八、九家人虽已逐渐迁居,但老屋终归没被毁坏。目前,我们家族中人正筹措资金整修老屋,恢复还原厢房、院墙,治理周边环境。

  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就保存,无价值的东西就更新。我们心中要有一把尺度,这尺度就是我们每个人各自文化内涵之体现。愿家乡的人们都来努力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青瓦木屋。

  作者:杜兴成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