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逝者34:潘锦龙——硬朗的人生没有眼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09:23 金羊网-新快报

  亲友印象

  ■身高1.62米,稍胖,中风前身体强壮,干活利索。

  ■乐观开朗,爱说笑话,很少见到伤心或气愤的时候。

  ■从来不让别人给他洗衣服,每天起床都把被子叠得四方起角,军人作风贯彻一生。

  生平

  

  潘锦龙

  1921年11月生于广东新兴县龙庆乡冼村。后参加国民党军队3年,1948年加入解放军部队,曾参加淮海战役,1952年-1955年在志愿军20军任特务团三营炮连班长,立功两次。

  1955年退伍后,回新兴县先后任龙庆乡党支部书记及冼村第二连队生产队长。

  1986年退休,育有四名儿女。2006年4月25日在家中倒地不治。享年85岁。

  “爸爸和我最有缘分,他最听我的话了,”48岁的潘桂莲说起父亲,嘴角上依稀抿起一丝微笑,“但是,当年抗美援朝时留下的军装、军人证和老徽章他收得严严实实,甚至连我说要看一眼他也从来不愿意,那是他一生中最辉煌最珍贵的回忆了。”也许,眼前这位自认命苦的妇女经历过太多的不幸,以至于她在谈及刚去世的父亲时始终保持着淡淡的笑容,又或者她是遗传了父亲的乐观硬朗,说什么都像开玩笑一样。

  

逝者34:潘锦龙——硬朗的人生没有眼泪

  记者手记

  

  还债要趁早

  总有一种感觉,父母是无论怎么陪都觉得陪得不够的。且不说面对已然去世的父母,想起来的都是他们的好和自己的疏忽;如今离家打工的游子成千上万,即使父母在世,也早已生出这种来不及报恩的威胁感了。

  然而真的来到父母身边,似乎能够为他们做的并不多,好吃的东西放在他们面前,他们的牙齿可能咬不动了;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或许还比不上他们年年月月穿惯的那件旧棉衣;更不要说给多少钱他们花,他们能花到哪呢,还不如替你全部存起来,以在离你而去的时候好让你生活稍稍宽裕。大概就像潘锦龙一样,父母们心底里最想看到的,便是儿女们活得健康美满。

  本来就是这样的,儿女欠父母的债,一生也无法还清。所以,就让生者安生,死者安息吧。

  

逝者34:潘锦龙——硬朗的人生没有眼泪

  图:潘桂莲手捧缀着父亲军功章的“战衣”,倾诉对父亲的怀念。

  

逝者34:潘锦龙——硬朗的人生没有眼泪

  图:潘锦龙生前叮嘱女儿一定要用这张照片作遗照。

  

逝者34:潘锦龙——硬朗的人生没有眼泪

  图:潘锦龙的荣誉证书。

  亲友访谈

  

  父亲最疼我,可惜无以回报

  记者:父亲的去世有没有影响你对生命的想法?

  潘桂莲:本来应该早就看淡的了,8岁那年我母亲就去世,接着是奶奶,我生的第一个女儿活了不久也死了,2001年眼睁睁地看着丈夫因骨癌去世,但现在父亲去世,我突然觉得很难过,因为从小到大他对我是最好的,上次他中风跌倒谁说话他都不听,但是一见到我就不停地用手势做比划,很想跟我说话,这半个月来我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以前他和我在一起生活的事情。我觉得他这么疼我,但我却始终没有能力好好地照顾他,甚至连最后一面都见不上,他肯定还有很多话想对我说。

  记者:我记得你父亲的心愿,可以说说你和兄弟姐妹的生活现状吗?

  潘桂莲:我命苦,身边的人都相继去世,现在我就只有一个女儿,但她念书也不怎么样。2003年因为我有高血压无法工作,只能靠民政局每月600多元的生活费勉强过日子。我两个兄弟都在农村,他们也过得一般。

  记者:你现在还有什么话想对父亲说?

  潘桂莲:他早年在战场上浴血拼搏,当官的时候也兢兢业业,老来却还十分清贫,为了家庭他放弃了很多机会,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我只想听听他最后还有什么想做的事,无论他要什么我都想给他。

  讲当年战斗故事他总是两眼放光

  那些遥远烽烟岁月中的出生入死,尽管潘锦龙数十年来总喜欢在儿女面前念念有词,说到兴头上还会两眼放光,然而,潘桂莲还是没有把那些具体战事名称和细节记住,唯一想得起来的,是“爸爸总是大难不死,几千个人在他面前中弹倒地,他立功之余却还毫发无损。”她知道,她只要安静地坐在父亲身旁,认真地看着父亲闪烁的双眼就够了。

  潘锦龙的遗物中有一本墨迹模糊的红色证书,上面写着一行工整的字:“潘同志在各方面表现极好,尤其是在抗美援朝过程中表现突出,工作积极,情绪高涨,并立了功。”

  为照顾母亲不当官为呵护儿女不续弦

  1955年战火平息,潘锦龙退伍,国家把他分配到上海铁路局当干部,可去了没多久,他却因为思念母亲而申请调返家乡。这个决定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听起来都让身边的人惋惜,而他却从未悔。回到农村,他当起乡里的党支部书记和生产队长,回归他的农民本色,和乡亲们一起下地干活,改田为河,又改河为田,和大家在汗水玩笑中打成一片,很受村民尊重。

  “11岁我就已经是二级劳动力了。1971年前后,爸爸和我经常一起骑自行车去氮肥厂和农场里劳动,他总爱开玩笑说我就像男孩一样能干,只是少长了几两。”潘桂莲说,和父亲一起干活虽然很苦,但回忆起来的全是说说笑笑的片断。

  在潘桂莲8岁那年,母亲去世。那一年,她没有见到父亲流泪,只知道他把自己关在房里一个月没出来,此后,绝口不提母亲的故事。她只记得姑姑说过,母亲比父亲小十岁,两人感情极好,母亲常年哮喘住院,父亲总是在病床边照顾她。

  母亲去世后,村里曾有不少人来说过媒,但父亲总是拒绝。几年前,村里还有一位老婆婆对潘桂莲说:“当年我也找过你爸爸的,是你爸爸不要我而已。”潘锦龙后来说,不续弦是怕后母对孩子们不好。

  对自己克勤克俭对村民无欲无私

  妻子和母亲相继去世后,潘锦龙虽孤单却不苦寂。他当生产队长时把队里生产搞得风风火火,退休后还包下了一个果园搞种植。生活上,他从来不让别人帮他洗衣服,每天起床都把被褥叠得四四方方,起棱起角。潘桂莲说:“小时候觉得他脾气古怪,后来才知道他是保持着一贯独立的军人风格。”

  潘锦龙从退伍到去世前,每月拿到的补助金从60元涨到200多元,但他似乎对钱没有太多的牵挂和在意。儿女们叫他搬到城里一起住,他却始终愿意住在村里的老房子。从前斗地主他分到大房子,后来却把房子拆掉,把地分给村民。后来儿子结婚要房子,他就叫儿子自己赚钱去买。潘桂莲也见过父亲在生活困难的日子里,还把米分给其他村民。因此,去年底她回家探望父亲时,村民在路上一听说她是潘锦龙的女儿,都对她很热情。父亲死后,送骨灰上山的村民就来了几百人。

  只想儿女过得好倾尽一生留遗憾

  潘锦龙最后一次见到女儿,就是在去年底生日的时候。那天,潘桂莲像往常回乡一样替他打扫房子,还炖了一只鸡给他吃。临走前,潘锦龙问她:“不用这么着急吧,住一晚再走好吗?”她因为要回家照顾女儿坚持要走。这时潘锦龙像小孩子一样撇着嘴:“那快走吧,走吧。”女儿真的走了,他又远远地喊:“有空多回来看我,我不是要你的钱,我有钱。”潘桂莲说:“有空就回吧,坐车要花钱呢。”潘锦龙又半开玩笑答:“你来,我给车钱。”一路上,潘桂莲心里难过。

  本来打算今年“五一”回家乡看望父亲的她,却突然接到噩耗,父亲4月25日被发现倒在地上去世了,眼睛没有合上。潘锦龙对女儿说过,他倾尽一生,只希望能看到子孙生活安稳幸福,可惜到死也没见到哪一个过上好日子,留下的只有遗憾。

  名人遗言

  ●一个临终的人做什么都不轻松。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太美了。

  ———美国女作家布朗宁的丈夫问她感觉怎么样时,她回答道

  ●不要让可怜的莱莉(他的情妇)饿着。

  ———英国国王查理二世

  ●朋友们鼓掌了,喜剧结束了。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

  ●把我的天鹅服装准备好。

  ———俄国女芭蕾舞蹈家巴夫诺娃

  ●来吧,滚开,遗言是为那些没有说够话的愚人准备的。

  ———德国革命家马克思

  ●我将或者我即将———死去:两种表达方式都正确。

  ———法国语法学家伯阿沃斯

  ●我急切地想知道没有忏悔的人死去后,在别一个世界会怎么样。

  ———意大利画家斐路几诺

  ●我要死了,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喝香槟了。

  ———美国作家切克豪武

  ●我最不怕的就是死亡。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

  ●我痛苦地死,但我并不怕死。

  ———美国国父华盛顿

  ●打开灯,我不想摸黑回家。

  ———美国作家欧·享利

  名人挽联

  日本友人挽鲁迅

  有名著,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良师

  ———非常细腻、生动地写出“永垂不朽”的意思。

  曾国藩挽胡林翼

  舍己从人大贤之量推心置腹群彦所归

  ———全方位地评价了胡林翼一生的功过是非。

  曾国藩挽乳母

  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理也当泣血三年

  ———乳母是平凡常人,但曾国藩写得实事求是,令人感动。

  (金陵/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