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色列,告别“军人内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09:42 南方日报

  本版撰文/郑幼智

  以色列所处的地缘环境及其立国、发展经历,使得其历届最高领导人几乎无一例外由拥有军人履历的政治家来担任。因此,历任以色列总理中不乏曾立下显赫战功的将军,拉宾、巴拉克、沙龙都是例子。

  大浪淘沙。现在,拉宾走了,沙龙睡了,那些曾经在戎马生涯中过关斩将的以色列政治领导人,正式在政坛上谢幕。

  在以色列新内阁的主要成员中,除了82岁的政坛元老佩雷斯属于“老一辈领导人”,其他大多属于“少壮派”。他们表现出不同于老一辈军人政治家的时代特征和执政风格:大多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年轻、开放、务实,主张顺应潮流;大多在军队受过训,但比起戎马疆场的老前辈,几乎没有或很少上过前线,军衔也不高,军事安全背景很淡;思想也不是来自军营或战场。

  这些没有过特殊战争经历的政治家又将给以色列和中东和平带来什么新的变化?人们也许可以期待一下:虽然他们没有可与沙龙匹敌的战争资历和崇高威望,但或许,他们更有创造性的思维去解决中东最棘手的问题——给饱受战争和冲突之苦的犹太民族带来一线和平的希望。

  以色列强人时代终结

  阿拉伯国家的仇视、土地问题引发的多次战争导致以色列的生存环境从一开始就非常险恶。

  放眼中东,在广袤的中东大漠,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犹如一座孤岛。在以色列诞生之初,阿拉伯世界一直拒绝承认,他们希望将犹太人赶进大海。直到现在,阿拉伯民众才基本接受了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存在。而为了巴勒斯坦这块土地,阿以两个民族也刀兵相向了近百年。五次中东战争注定了阿以仇深似海,大大小小的冲突延绵不绝,无数平民的生命化为历史的尘烟。

  以色列所处的地缘环境及其立国、发展经历,决定了武力和军事手段对其至关重要,军人主导政坛也成了主流。回顾一下以色列前总理的名单:伊扎克·拉宾、胡德·巴拉克、阿里埃勒·沙龙,都曾是中东战争期间叱咤战场的将军;梅纳赫姆·贝京和伊扎克·沙米尔曾任以色列游击队司令;本杰明·内塔尼亚胡将自己称为反恐专家。

  这些人都曾戎马疆场、叱咤风云,在战场上建立了赫赫功勋。强硬,勇猛,生命力顽强,是这些传奇人物的共同特点。以色列民众选择他们也情有可原。因为对于过去和现在的以色列来说,安全总是第一位。

  但在中东这片淌血的土地,和平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

  10年前罪恶的子弹夺去了拉宾的生命,鲜血染红了他“和平终将实现”的讲稿。巴拉克这只孤军奋战的“鸽子”最终不敌当时的以色列政坛压力,痛失总理宝座。沙龙最终也跑不过时间和健康,在最关键的时刻訇然倒下,至此,以色列最后一位参加了五次战争的老兵退出了政坛。《国土报》的评论家马库斯哀怨地写道:“沙龙是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代最后的巨人!”

  女外长利夫尼:

  有望成为以色列总理

  利夫尼是以色列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受命出任副总理兼外长后,利夫尼将来成为总理的希望大增。

  利夫尼现年47岁,外表时尚,以务实和坦率著称。她仅用7年时间,就从律师和“摩萨德”(以色列情报特工机构)雇员,一跃成为掌管外交事务的副总理。

  前总理沙龙去年11月中风住院后,利夫尼被代总理奥尔默特任命为外长,成为继葛达·梅厄之后以色列历史上的第二位女外长。利夫尼机敏冷静、顾全大局的处事风格给硬汉当政的以色列政坛带来了一缕清风。

  违背父亲政治理想

  高挑的个子,举止优雅,不施粉黛,利夫尼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以色列政治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倾向于实用主义而非意识形态的正直的律师,同时她又是一位典型的犹太复国主义者。

  利夫尼出身于一个声名显赫的极端民族主义家庭。她的父母都是在英国统治巴勒斯坦时期进行地下活动,对抗英国和阿拉伯的犹太复国主义右翼组织成员(该组织又名伊尔根,在某些人眼中他们被视作恐怖分子)。利夫尼的父亲是伊尔根组织的一名行动领袖,在他的墓碑上雕刻着横跨约旦河两岸的“大以色列”地图。她的母亲现在生活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也是伊尔根组织一个英雄式的人物。

  利夫尼的父母与利库德集团首位总理梅纳赫姆·贝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每周六都会带着利夫尼一起拜访贝京。因此利夫尼长大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利库德集团一员。

  利夫尼本人却在政治生涯中支持向巴勒斯坦交还部分被占领土,并且支持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她说:“有人问我,我的做法是否违背了我父亲的理想。但事实上,他教给我的是要为犹太人打造一个人人能享有平等权利的家园。我认为,放弃一部分土地是必要的。”

  深受沙龙信赖

  利夫尼结婚之后最初选择了律师行业,并于1999年她的父亲去世8年之后首次参加国会议员选举,其时她已经超过40岁。尽管她步入政坛较晚,但是她的从政之路一帆风顺,7年之间平步青云,这和沙龙的一路提携密不可分。

  利夫尼曾出任以色列5个不同政府部门的部长,并赢得沙龙的高度信任。沙龙后来任命她为司法部长,并将她置入核心集团和安全内阁。沙龙组建“前进党”时,第一个想要的帮手就是利夫尼。2005年12月,利夫尼脱离利库德集团,加入前进党。两人情谊可见一斑。

  在沙龙中风住院后,利夫尼认为自己应该主动放弃权力,随后在前进党提名的候选人名单上她把自己的排名降到了第三位,而前任以色列工党领袖佩雷斯的排名则上升到了第二。利夫尼说:“我们必须要明白,在沙龙总理中风后,我们内部要团结起来不能起内讧。”

  沙龙入院后,不少人把利夫尼看作是沙龙的接班人之一。尽管利夫尼的民意支持率极高,她却似乎并没有接手一个政党或是当总理的打算。她说:“我考虑的是为犹太人建造一个安居乐业的家园。”

  分析家认为,在奥尔默特的领导下,前进党已经迅速稳住阵脚。至于利夫尼,分析人士称以色列女性执政的时代还未到来。

  新总理奥尔默特:

  走出沙龙阴影

  比起沙龙的将军背景,奥尔默特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儒将”,一个典型的职业政治家。比起专横、暴躁、笨重的沙龙,奥尔默特显得随和、精明、干练。沙龙对任何外国人都保持必要的警惕,而奥尔默特则不同,他认为自己应和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都保持友好关系。这大概可以被视为以色列政策转变的一个迹象。

  “我是半个中国人”

  说起来,奥尔默特与中国还有一段不解之缘。

  现年60岁的奥尔默特生在以色列一个犹太复国主义传统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躲避大屠杀曾在中国哈尔滨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祖父被永远地安葬在了哈尔滨的犹太人墓地,而父亲临终的最后一句话竟是用中文说的。虽然奥尔默特始终无从得知父亲说的是什么,但他知道父亲牵挂的是中国。难怪奥尔默特曾开玩笑地说:“我是半个中国人。”

  高中毕业后,奥尔默特服兵役成为一名随军记者。但由于健康原因,他从来没到过前线,更没有沙龙驰骋疆场的军事经验。

  “比沙龙还沙龙”

  奥尔默特跟随沙龙闯荡政坛多年,一直被认为是沙龙的“第一心腹”。沙龙每每作出政治决断之际总要征求他的意见,甚至有人评价他“比沙龙还沙龙”。

  其实,奥尔默特与沙龙的友谊并非从一开始就那么顺利。1999年,他曾与沙龙竞争利库德集团党魁之职,惨遭失败。奥尔默特在败北后心甘情愿地向沙龙“臣服”。2003年,沙龙邀他出任第一副总理兼工贸部长,成为沙龙最倚重的干将。两人一文一武,配合得相当默契。

  在围困阿拉法特、清除亚辛、修建隔离墙、撤离加沙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背后,都有奥尔默特的影子。很多时候,都是他先向外界透露重大决策口风,试探外界反应,然后让沙龙决定是否付诸实施。沙龙的“单边撤离”遇到重重阻力时,奥尔默特坚定地站在沙龙一边;沙龙另起炉灶后,奥尔默特毫不犹豫地成为了沙龙“前进党”的第一个追随者。

  俗话说,英雄惜英雄。奥尔默特和沙龙的接近,很大程度上缘于两人政治立场的高度吻合。两人都曾为利库德集团内的超级鹰牌,立场强硬,奥尔默特甚至更加极端,他支持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都纳入以色列版图,也曾反对前总理梅纳赫姆·贝京为与埃及修好而撤离西奈半岛的决定。

  但后来,奥尔默特与从强硬右派改为奉行中间路线的沙龙行动趋于一致,两人立场都转向务实。

  努力超越沙龙

  奥尔默特在努力塑造一个有别于沙龙的领导人形象——随和、精明、干练、乐于倾听。

  在沙龙中风倒下后,时任第一副总理的奥尔默特旋即出任代总理,主持日常事务。他接手沙龙的“前进党”,为大选亲自撰写每篇演讲稿,带领前进党在3月28日的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赢得组阁权,并成为以色列新一任总理。他策划以军“劫狱”,强行逮捕“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书记。

  他继承了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但与沙龙不同的是,奥尔默特似乎更愿意取得国际社会对以色列行动的支持,而不是一味采取单边行动。

  以《国土报》称赞奥尔默特“成功地为自己塑造了领导人的形象”。西方媒体认为,奥尔默特已经走出沙龙的阴影,走向成功。但是,文官出生的奥尔默特,到底能走多远?他能否像沙龙、拉宾等雄才大略的军人政治家那样,在国家的关键时刻不计毁誉、断然求变、勇敢前行?这一切仍然还是个未知数。

  有分析认为,以巴两位新总理,奥尔默特、哈尼亚,都算得上是“新人”。两人之间也没什么恩怨,这对巴以和平来说是一个新的机会。

  国防部长佩雷茨:

  誓死追随拉宾

  阿米尔·佩雷茨上过学,但最高学历不过高中毕业。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反对社会不公,他所崇拜的偶像是切·格瓦拉。他参过军,但在一次车祸中身负重伤,差点残废,最高军衔也只是上尉。国防部长是工党主席佩雷茨获得的首个内阁高级职位。不过,这一任命却招致了许多批评。

  出身“边缘”崇拜格瓦拉

  佩雷茨1952年出生于摩洛哥小镇博格达,4岁时随家人迁往以色列,居住在内盖夫沙漠西部的一个临时难民营中。这个难民营后来发展成为斯德洛特镇———佩雷茨在以色列的新家。他父亲在离家不远的一个犹太集体农场工作;他的母亲则在当地的一个干洗店打工。家里的生活说不上贫困,但也谈不上富裕。

  与来自欧洲国家的犹太移民及其后代相比,来自北非的犹太移民及其后代,在以色列社会中的地位,就像斯德洛特处于偏远地区一样,身处“边缘”阶层。

  或许和这种出身有关,从14岁起,年少的佩雷茨就和他的朋友们开始散发传单,呼吁消除社会不公。那时的佩雷茨,心中所崇拜和敬佩的只有一个人——切·格瓦拉。

  险些坐一辈子轮椅

  对佩雷茨来说,从军生涯并没有为日后从政铺平道路,反而差点让他一辈子坐在轮椅上。

  18岁时,佩雷茨参军,在以色列伞兵部队担任军需军官。这时,他刚刚高中毕业。1974年,在西奈半岛,上尉军衔的佩雷茨在一次行动中遭遇车祸,腿部严重骨折。接下来的两年中,他经过了漫长的恢复过程。第一年,卧床不起;第二年,坐在轮椅上度日。虽然医生曾说过他无法再站立起来,但两年后,他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在腿受伤后,作为对他的赔偿,以色列军方曾提出让他到一座加油站当老板,但被他拒绝了。佩雷茨说,他拒绝了军方的这种赔偿,因为他不打算当任何人的老板,因为当老板就意味着要剥削人。

  在养伤期间,佩雷茨在他家附近建立了一个小农场,种植蔬菜和花。他种的玫瑰花香四溢,远近闻名。这段田园生活不仅让他对人生有了许多感悟,还让他找到了今生最爱,组建起了幸福的家庭。

  农民之子成工党领袖

  30岁时,佩雷茨才走进政坛。这一年,在一个老朋友的劝说下,他作为工党候选人,参加了家乡斯德洛特镇镇长的选举,并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次政治选举。

  1988年,佩雷茨作为工党成员,第一次进入以色列议会,此后连续17年,一直都是议会议员。农民出身的佩雷茨十分注重体察下情、保护公民权益,在民众中有极强的亲和力。在1995年当选以工会主席后,他更是到社会底层访贫问苦,甚至把上访的人安排在自己家中暂住,这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去年11月,佩雷茨击败了82岁的工党元老佩雷斯,成为工党新主席。在今年3月的大选中,佩雷茨领导下的工党成为议会第二大党。经过20多天的讨价还价,工党赢得了7个部长职位,而佩雷茨本人则担任国防部长。

  长期坚持中东和平路线

  佩雷茨担任国防部长招致了许多人批评,因为尽管佩雷茨拥有管理社会事务的丰富经验,但缺乏安全方面的经验,而且以色列的国防部已经习惯由具有深厚军事安全背景的人来领导。

  或许是为了给人们一颗“定心丸”,在上任后第二天,佩雷茨随即呼吁巴勒斯坦停止对以色列目标发动袭击并放弃暴力活动,并表示,如果巴方放弃武力,以色列政府愿意与巴方恢复和谈,并准备作出“痛苦的让步”。路透社分析说,佩雷茨可能将推动奥尔默特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恢复和谈。

  无论如何,佩雷茨让人们看到了中东和谈的一线亮光。佩雷茨长期坚持和平路线,当选工党主席后,他曾去到前总理拉宾墓地凭吊。

  他说:“我在此再一次向拉宾发誓,我要竭尽所能继续走他的道路,只有这样,拉宾的谋杀者才会知道他们谋杀不了和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