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有感于整治乱穿马路之类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09:57 东方网 |
林帆作品集当前大张旗鼓整治交通,特别是乱穿马路的陋习,广大群众莫不额首称庆。其实在文明的国度里,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一桩,是不足挂齿的。可是我们几乎是总动员,劝阻、疏导、并科以重罚,希望能得到根治。我对此信心不大,问题在积重难返的一个“根”字上:根治劣根性,谈何容易? 先举几个我经历的事例—— 其一、在斑马线一边,有一对夫妇在红灯刚亮时过马路,男的要闯过去,被女的一把拉住,“等一等,抓住要罚款的”,“反正没有协管员,怕什么?”“万一有便衣呢?现在正在风头上,罚50元到底不划算!”哦,原来心疼于钱,根本没有想到交通规则。可见罚款只能治标,绝对不能治本。 其二、我在政协曾当过一任“纠风员”,通过明查暗访纠正“不正之风”。适逢大张旗鼓地整治市容卫生,其中一项是禁止随地吐痰。不少老大妈挥动小红旗上街值勤,抓住“咳吐”一次则罚10元,当时也算得上重罚了。有一天我路过闹市,看见一个衣冠楚楚的青年人在纠缠,一看原来是随地吐痰。他和老大妈胡搞瞎扯,就是不肯照章科罚。我看不过眼,便出示纠风证,要带他上派出所。看我有来头,也自知理亏。竟然瞪我一眼,“咳吐”再来一口;随即掏出20元钞票一张:“吐两口正好,不用找!”便扬长而去,还威风凛凛咧;真叫人哭笑不得。 其三、若干年前我应邀去东京讲学,周末休息,东道主便请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女同学(研究生)带我去附近逛逛。我下榻在闹中取静的皇宫大饭店,离靖国神社不远。那位同学便带我去看神社的周边景色。经过一条幽静的马路,车辆过往稀少,过道那边却亮着红灯。我看左右都无汽车踪影,便大摇大摆地穿过去。结果被她拉回来,“当心,红灯不能走。别人看你闯红灯,准说你是大陆人”。这句话触神经,我既反感又面赧。于是反问:“大陆来又怎样?”“没怎样,只是日本人都说大陆人不守交通规则”。正巧我回上海不久,和一位在学校研究课题的日本朋友同行去市区,谁知他也乱穿马路。我问他你在东京时也是这样吗?回答使我吃惊:“不,随大流。中国不是有句俗话叫''入乡随俗''吗?”我不禁哑然! 这些随手拈来的事例。值得反思: 看来有些积习已久的不良作风,靠一两次“大张旗鼓”是很难“根治”的,根深蒂固嘛!那么“根”在哪里呢?我看这与建国后不重视道德品质教育有很大的联系;因此人的素质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即使经过一次大力整治能收一时之效,但难免“死灰复燃”。这就是老百姓没有信心的缘故。我们不妨回头看看解放后的教育:从中学到大学都设有政治课,可是从来不涉及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却大力灌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革命路线;而且运动不断,不少人失去理性思考。比如说,为什么“造反”精神不学就会?“文革”得以一呼万应,“打、砸、抢”成了时髦便是明显的教训。这种“精神遗毒犹存啊!这不能不使人想到,当年“打倒一切”、“砸烂一切”的“无法无天”,比乱穿马路之类要可怕百倍。但对“文革”的祸害及其后果,长久以来讳莫如深。也许已经早有说法,“毛泽东''文革有罪''”便算一笔带过了;而巴金倡议上海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以教育后代,应该是个创举,也如石沉大海。无视法规,毫无疑问是从整人的运动中助长起来的;特别是不讲道理的“造反有理”,更是难以言喻。我以为作为反面教材,“文革”的历史不可淹没。 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不遗余力地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讲究公民意识:这是正面教育。记得我在澳门读小学时就有一门“公民”课,及今想来还觉新鲜;人家施行殖民主义教育,尚且不忘教人怎样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公民,使孩子从小就树立起一个公民形象,值得称许。权利和义务是并存的,一个合格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所谓义务,指的是道义上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或者说,要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法治国,公民教育不可或缺。这样看来,除了在媒体上加以宣传之外,似乎有必要在小学高年级开始,恢复“公民”课,从小抓起,使“公民意识”在小脑袋里生根。中国的哲学归根到底在“人文教化”,注重伦理道德;不妨因势利导,取其精华,使之和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作为“公民”课的基本内容。当然可以广泛一些,比如把“三个代表”、“五讲四美”、“八荣八耻”甚至把上海提出“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提升为“做一个可爱的中国人”等等,都囊括其中。那么自觉遵守公共卫生和交通规则就不在话下了。“把劣根性连根拔”,唯有寄望于教育,而不是靠重罚;治标不治本,不会长治久安,这个道理也是不在话下的。 总之一句话: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具体体现精神文明而已! 作者:林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