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档案进一步开放 外界评价:中国外交自信表现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10:51 中国新闻网 |
5月11日下午,在中国外交部开放档案阅览室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生小郭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扫描文件,一边仔细阅读,一边做着笔记。就在前一天,中国外交部1956年至1960年形成的档案经解密后正式向社会开放,小郭成为较早的用户之一。 1956年波匈事件后,中国驻两国使馆第一时间反馈的事件经过如何? 1958年解放军奉命炮轰金门马祖后,中美大使级会谈如何艰难进行?周恩来就这一问题有怎样的批示?1 960年苏联撤走援华专家时,毛泽东在与赫鲁晓夫的谈话中对专家有怎样的评价……人们有望从这批珍贵外交档案中找到更多的线索。借助电脑“亲密接触”解密档案 外交部欢迎普通公众借阅 因岁月已久而纸张发黄的档案资料装在统一规制的档案夹里,在档案夹的封面上,标着单位、年代、期限、案卷号和卷内页数,一卷卷的档案,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面对外交部档案馆里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录,记者禁不住唏嘘感慨。 20多平方米的开放档案阅览室里整齐地摆放着9台电脑,作为普通借阅者,小郭可在这里通过电脑屏幕浏览解密档案。所有的解密开放档案已经全部扫描,存入电脑。每台电脑旁都有一本“外交部开放档案阅读指南”,通过它很容易掌握如何阅读档案。借助“开放档案阅览系统”,小郭点击文件列表中的一个标题后,文件的原貌立刻在屏幕上展现出来。“我的博士论文涉及波匈事件,这批档案开放可帮了我的大忙。”尽管看不到档案的原件,小郭已经很满足了。 “我们非常欢迎普通公众来借阅,以使那些尘封多年的历史文献和资料能够体现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外交部档案馆馆长廉正保表示。 从解密档案中受益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志华说,中国外交部档案馆对外开放目前迈出的虽然还只是一小步,但这对于推动中国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开放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 开放档案占同期档案60% 外界评价:中国外交自信表现 此次向社会开放的外交解密档案,是继2004年1月19日外交部首次对外开放1949年至1955年形成的部分外交档案之后的第二批。 档案馆鉴定开放处副处长郝伟华告诉记者:开放两日,这批解密档案已经吸引了50人次查阅,其中有小郭这样的研究者,有外国驻华使馆人员,还有日本、韩国等外国媒体记者。据悉,外交部开始向国内外开放解密档案两年多来,已有733人次借阅过总计5004件档案。 迄今为止,外交部共向社会开放了35238件外交解密档案。与上一批相比,此次开放的档案在数量上增加了1.5倍;此次开放档案在同期档案中所占比例亦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了60%。廉正保指出,与其他国家类似的情况相比,60%的比例算是比较高的。 外交部这一做法获得外界普遍赞誉,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张勉励评价,外交档案的进一步开放是中国外交自信的表现,也是对国民知情权的尊重。 本批档案透露新鲜外交内幕 更多外交档案有望今后解密 此次开放的档案共有25651件、59345页。文件种类主要是中国外交部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类请示、报告、谈话记录、来往电报以及照会、备忘录等外交文书。 记者了解到,这一批档案内容主要涉及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双边和多边外交领域的有关原则立场、对外交流交往情况,如中国先后与亚非拉14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大使级会谈(第32-102次);中国在相关国际组织反对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斗争;中国对1956年波匈事件和苏联撤走援华专家等问题的态度和采取的相关措施等。 廉正保说,解密档案中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容首次向公众开放。但有些内容是不开放的:凡是影响国家利益,特别是安全利益的档案不开放;凡是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档案不开放;凡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不开放;凡是影响民族团结的档案不开放。 他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外开放的解密外交档案将会越来越多,涉及1961年至1965年形成的外交档案鉴定工作已在进行之中,如果进展顺利,其解密档案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对外开放。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殷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