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闯红灯的“全民运动”(名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22:04 江南时报

  名笔

  不闯红灯的“全民运动”

  近来,行人闯红灯成为焦点。焦点有时候是自然形成的,比如教育、住房、医疗,有关此类题材的话题很容易就成焦点有时候则是人为设置的议程,比如这个行人闯红灯。对

行人闯红灯的处罚弄到如此大动静的地步,着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上海那个闯红灯倒霉的女硕士,已经成为一个典型,而各地整治行人闯红灯的手腕,逐步升级,大有比学赶帮超之势。一个公德和素质问题,居然弄到全民运动的地步,着实让人不是滋味。

  有报道说,江苏省公安厅厅长黄明曾以三个月的时间在南京观察市民是否遵守交通规则,结果“一连三个月下来,只发现了一位市民停下脚步等待红灯”;江苏省一家电视台日前准备了一份礼物要给不闯红灯的行人,结果在街口守了三天,拍了5000多人,居然大家都闯红灯,礼物始终没能送出。这是让南京形象蒙羞的新闻,倒也够得上典型,但我仅凭常识,就对这样的报道抱以深刻的怀疑:果真如此吗?从我们每个人的经验出发,撇开公德意识不谈,仅仅以安全意识来考量,好像就不至于如此严重。当然,电视台所守候的,可能是一个特殊路段的关键路口,但大家都闯红灯,除了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意识之外,我敢打赌,这个路口的红灯设置或者交通状况肯定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未见得电视台的人就比别人高尚许多,如果身处其间,恐怕也不见得不随大流,所以清高的批评是要站在合理的现实基础上的。报道要讲究平衡,如此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手法,是媒体的大忌。

  就一般而言,闯红灯确是一个陋习,以至于先前的交通条例曾祭出杀无赦的铁血手法来:闯红灯被机动车撞了白撞。可不久,这个不近人情的条例就被否决。当然这不是为闯红灯开脱,而是这个规定太不以人为本。国人的素质缺陷,在许多地方已经成为刺目的疮疤,多少年来,包括鲁迅、柏杨等,近乎尖刻的批评,都不曾使其有多大改观。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居然在如此基本而实际的方面,都没有起到必要的效果,反而要来一场群众素质教育运动呢?这倒是值得深刻反思的地方。有些时候,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而无当与空洞无物,在某种程度上麻木和削减了人们受教育的感受,而人人高谈阔论个个无动于衷的状况,则是导致在做人的基本素质方面欠缺的原因。所以,就整治闯红灯而言,我对当前的软硬兼施、刚柔相济的手法是持相当保留态度的:如果有人像上海志愿者那样,在我没闯红灯时送我一枝玫瑰,我肯定是反感并严厉拒绝的。

  在整治行人闯红灯时,各地动用的行政资源已经超出了想象。比如南京曾经动议的让单位对闯红灯者扣发奖金,我就觉得十分恐怖。而如无锡出台的对行人闯红灯登照曝光,我觉得也需谨慎。凭的是哪条哪款?法治社会,需要依法行事,为了一个“运动”效果,就不惜上纲上线,这本是大忌,我们恐怕是好了伤疤忘了痛。闯了红灯,该罚款的罚款,该批评的批评,如果罚款和批评都不能解决闯红灯的问题,那我就真不懂了,难道国人有闯红灯的癖好不成?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正如腐败不是一天能反得了的。如果老百姓要求当局对腐败者一律杀无赦,恐怕既不可能,也不合理。凡事需要按规律办,慢慢来,急不得,不能为了一些陋习而奋不顾身,正如不能像那些城管一样,为了所谓的秩序,将小贩们追得满街乱跑,像逃避进村的鬼子一样。

  肖余恨,知名时事评论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