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聚焦南京长江大桥“炸桥”之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22:04 江南时报

  “我沿着人行道,走近正桥。两座雄伟的工农兵塑像左右挺立。塑像后面,耸立着两个高大的桥头堡,顶端的一面面红旗,映着阳光,十分艳丽。”这段熟悉的文字,出自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数十年来,无数国人就是从这里第一次知道南京长江大桥。

  然而,就是这座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特大钢梁桥,这座有着特殊历史意味、载入了小学课本的大桥,最近却经历了一场“生死辩论”。

  这场“舌战”,起源于南京和重庆两位副市长的一次会议发言。透过辩论本身,“炸桥”争论的依据是经济发展。对于这座有着历史坐标意义的大桥,其存在的价值远大于本身的经济意义。

  两位副市长的“舌战”

  5月9日,这场争论的引发者之一,南京市前副市长蒋裕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这场争论扩大到这种规模,出乎他意料。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场五一黄金周期间爆发的争论,借用的却是几个月前的一条新闻。

  蒋裕德回忆,2006年1月4日,长江黄金水道开发主题报告会在上海举行,长江沿岸城市的20多位副市长共聚一堂。

  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市代表率先发言。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发言时提到“长江上现有的桥梁是重庆发展的瓶颈,导致大型货轮‘上不去下不来’,长江上有些老桥要改造,个别老桥要炸掉。”

  虽然黄副市长没有点名道姓,但与会的市长们都清楚,长江上的“老桥”,一是1957年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二是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这两座桥净高都是24米。

  武汉市没有派代表与会,而南京市前副市长蒋裕德在10分钟的主题演讲将要结束时,对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的炸桥设想提出异议。

  “一来南京长江大桥是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不能因为长江黄金水道的畅通而切断南北铁路大动脉。就是在长江上的十几座大桥中,铁路桥也没有几座,而且今后也不可能再建更多的铁路桥。

  “二来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游还有十几座净高24米的长江大桥,比如芜湖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等,如果要炸南京长江大桥,那就要从下往上一座座炸过来。”

  蒋裕德说完这话,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现场气氛很活跃”。

  在结束时,蒋裕德还说了一句:“南京长江大桥再用五十年也没问题。”

  两位副市长的讨论,后来被媒体称作“在公开场合的一番唇枪舌剑”。媒体进而分析,两位副市长的争论无外乎一个“利”字,大型货船无法通过南京长江大桥,令南京能从中获得中转、运货等巨额经济利益;一旦将大桥拆除,这些利益将会变得一无所有,故南京极力反对拆除南京长江大桥。相反重庆却因此视南京长江大桥为“绊脚石”。

  “事实上气氛没有媒体说的那么紧张。”蒋裕德说,“我与黄奇帆以前都在各自省市的经委工作,原本相熟,那天的讨论也只不过是关于一个设想的发言而已。”

  1月4日会后,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因有公务先行离开上海,炸桥设想的讨论至此已戛然而止。

  媒体引爆炸桥之争

  事隔几个月,此时,蒋裕德已卸任副市长,转任南京市政协副主席。

  5月初,一位不愿具名的桥梁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与其花数十亿改建,不如干脆炸掉南京长江大桥,彻底疏通长江黄金水道,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到十年就能超过上千亿。”

  这位“不愿具名的桥梁专家”的论点立即被国内众多媒体转载,并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成为各大论坛上炙手可热的话题。

  而早在1月份重庆和南京两位副市长“针锋相对”的讨论,这时被再度翻出,并成为了正反两方的主角。

  炸还是不炸?网友们迅速分化成两派,一派支持黄奇帆的炸桥说,认为南京长江大桥阻碍了长江中上游口岸城市的发展,因为“万吨巨轮无法驶入”。

  他们“最有力”的证据,则是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金义华发表的一席议论。

  金义华认为,桥梁净高不够“腰斩”了长江:1931年,美国万吨级“加利福尼亚”邮轮曾自长江口直达武汉。但 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净空高度仅有24米,如同一座千年铁锁,把大船挡在桥下,丰水期仅能通过3000吨级船舶,万吨级外轮根本不可能通过,限制了长江作用的发挥。

  这位权威人物列出的数据说,2001年进入长江的国际航行船舶超过1万艘次,但99%的船舶均在南京以下港口。

  保桥派则提出了更多的理由:“炸了南京长江大桥,那上游那些净高24米的大桥怎么办?也一起炸掉?那么要想万吨大船到武汉,长江上60%的桥要炸,要想到重庆,90%的桥都要炸。 ”

  另有网友则拿出了数据,证明完全可以将万吨级的驳船,改为船队通过,“例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主力船型也不过是2700吨的驳船,但由于自动化程度高,可以组成30条船8万吨级的超级顶推船队。”

  双方各持己见,在网上“保桥派”和“炸桥派”激烈辩论后,又卷回到传统媒体上撰文评论,《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都对此发言。

  不过颇有意味的是,这场争论的最初主角——两位副市长对此一言未发,长江航道管理局、交通部、铁道部等相关部门也对此不发一言。

  一直关注这场讨论的一位官员这样形容,“这是一场没有边界、没有规则、没有评委的网络辩论会,也完全是非官方探讨”。

  5月9日,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劲松告诉本报记者,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这不是南京市政府能说了算的。南京市政府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参与讨论,也不便对这个问题表态。

  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的秘书则告诉本报记者,黄副市长的观点已在会议上发表过。

  那么航道管理部门又对此到底如何看?交通和运输部门又如何看待“炸桥”之争?(下转05版)

□南 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