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工业为核心 推动产业突破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06:47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的意见》下发

  以工业为核心,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突破性进展——记者昨日获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的意见》日前正式下发。《意见》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

学发展,以工业为核心,统筹推进“三个集中”,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突破性进展,增强产业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目标

  第二产业增长19%

  产业发展《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为,第一产业增长4.8%,第二产业增长19%(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0%,其中,新型工业重点发展区的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投资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6%以上。实施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50个以上,当年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实施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重大服务业项目30个以上,当年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

  招商引资引进到位内资增长30%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0%以上。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及世界知名企业6家。引进内资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30个,引进外资重大产业化项目60个。

  企业培育培育年销售收入6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家,新增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家等。

  工业

  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基地

  以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四大主导产业和石油化工、冶金建材两大培育壮大产业为重点,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推动工业集中集群发展,加快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基地。

  具体内容包括:推动形成以芯片设计、封装等为支撑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以信息安全产品、数字娱乐等为支撑的软件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以中高档客车、重型货车等整车及零部件为支撑的汽车产业集群,以工程机械、航空航天产品和精密模具等为支撑的机械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等为支撑的医药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以优质卷烟、白酒等为支撑的食品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以优质钢材、玻璃深加工产品等为支撑的冶金建材产业集群;延伸石化产业链,培育石化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服务业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化其行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其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

  具体内容包括:以实施大熊猫、金沙、青城山—都江堰三大文化品牌战略和大力吸引社会投资文化产业为重点,做好文化园区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会展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服务站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优化春熙路等商圈功能,促进特色商业街发展;推动连锁经营向农村扩展,年内基本完成村级放心店布局。

  现代农业

  产业化规模化是重点

  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为重点,优化农业布局,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

  具体内容包括: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产业集群。力争在生猪、茶叶、水产、花卉、猕猴桃等五大产业集群上取得突破。

  新闻链接

  九项措施保障产业发展

  ■抓好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实施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布局与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规和中央商务区发展规划,年末全面完成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规。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功能。

  ■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新上项目一律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做好工业集中发展区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规划,力争全年基础设施投入50亿元。扩大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力争到年底全市耕地流转面达到20%以上,耕地规模经营面积达110万亩以上。加快农民新居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心城区新居工程完成3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30亿元以上;启动80个左右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和招商。鼓励中心城区与近、远郊区(市)县共建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大中小企业协作机制、农工贸联动机制,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选择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村企合一”和“一村一品”试点工作。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研发联盟建设,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优势技术的企业技术开发和应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鼓励和吸引风险投资机构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对名牌产品的培育和保护力度,促进地方名优产品发展壮大。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2006年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全面提升“成都造”品牌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增强对外开放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实行特色产业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扩大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的开放领域,力争引进国际知名的会计、律师、咨询等中介机构和重大文化旅游项目。

  ■增强资金保障能力加大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力度,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力争各类驻蓉银行2006年贷款余额同比增幅达到13.6%以上。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力争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额达到20亿元以上,实现中小企业贷款新增200亿元。

  ■构建人才保障体系加大人才开发力度,抓好人才引进、培养、用好三个环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快培育企业经营者市场,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开发人才,大力培养和输送产业技术工人。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承诺时限内办结率达到100%。调控市场资源,推动其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本报记者 钟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