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韩寒胜过郭敬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07:27 今日早报

  “新概念之父”赵长天昨在杭直率评价——

  文学PK赛,

  韩寒胜过郭敬明

  早报讯 因为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上海《萌芽》杂志成为目前文学圈里最成功的“造星工厂”之一,它一手捧出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炙手可热的青年写手。

  昨天,为了庆祝该杂志创刊50周年,主编赵长天带领几员爱将和青年写手蔡骏、那多来到杭州学军中学、十四中和杭师院附中举办文学讲座。据了解,杭州是继四川之后,此次“萌芽50周年走入50所中学”纪念活动的第二站。接下来,《萌芽》杂志还要深入北京、武汉等城市的中学,活动将持续到今年10月份。

  而7月《萌芽》杂志50周年特别号也将推出,韩寒、郭敬明等一群从该杂志主办的“新概念”大赛中走出的写手将齐齐亮相,献上特别作品。

  昨天下午,和记者说起现在受众多中学生追捧的韩寒、郭敬明,赵长天口里时不时地就会出现“孩子”这两个字眼。

  韩寒很多部分被误读了

  “韩寒很多部分被误读了。”赵长天缓慢地吐出一句。

  在他的回忆里,韩寒参加了两届新概念,第一届获得了一等奖,第二届获得了二等奖。“韩寒的初赛作品就很惊艳,当时编辑一看完他的文章《求医》就尖叫了一声‘好极了!’整个办公室就开始传看。”

  后来韩寒退学,人家说他厌恶读书,刻意反叛传统教育制度;前段时间韩寒卷入“寒白之争”,被指说粗口,挑战传统文坛。在公众眼里,他似乎逃不脱叛逆者的形象。“事实上,他很爱读书,他参加作文比赛时我问他平常看什么书,这孩子顺手拿出一本《欧洲哲学史》。我当时真的吓了一跳,要知道他当时才读高一。他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孩子在道德方面,他绝对放心。”

  赵长天说,韩寒从来不会刻意迎合市场,也不喜欢规划人生。就是因为这份率性,他的文学状态非常好,而且很有爆发力。“等到他40岁的时候,这种生命力的张扬肯定会烙刻在他的文字中。”

  不明白郭敬明会这么红

  郭敬明也参加了连续两届新概念,都拿了一等奖。但赵长天根本记不起他的参赛作品:“我真的一点印象都没有,后来郭敬明会这么红,我一直不明白。”

  在赵长天眼里,郭敬明的最初亮相比韩寒暗淡许多,直到后来出了《幻城》,赵长天才注意到他,“特别小的一个孩子,也不爱说话,后来出了唱片,和他联系都要通过经纪人。”

  再后来,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下子把他推到了青春文学的偶像位置。“我看了他的作品,觉得他不太会讲故事,原创力比较薄弱,最吸引年轻读者的一点,是他的语言营造出的一种情调。”

  但是,郭敬明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赵长天迅速地起承转合,“他很清楚自己的长处和弱项,也许是受了商业出版的包装、运作启发,郭敬明很快将精力转移到了策划图书上,由他策划出版的《岛》,市场反响就非常好。”

  “‘80后’是一个时间概念,这些年轻的写作者有一天会变得不再年轻,郭敬明非常清楚这一点。可以说,他是个自觉的文化商人。”赵长天认为,从创作角度而言,韩寒会比郭敬明走得更远。

  别去复制郭敬明、韩寒

  举办了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如何重新打造“新概念作文模式”成了《萌芽》当下面临的最大难题。

  昨天的文学讲座上,一些中学生也毫不掩饰自己会冲着韩寒、郭敬明等偶像的名字,去参加今年的新概念大赛。

  为此,赵长天向记者坦承:“现在确实有很多参赛者有功利之心,韩寒、郭敬明的少年成名和接踵而至的高额版税,对他们都是一种巨大的诱惑,这是我们要反思的问题。”

  赵长天说,韩寒和郭敬明的一炮走红有偶然,也有必然的因素。在当时颠覆传统应试作文的背景下,需要一两个由同龄人写同龄人自己声音的代表性人物出现。

  近年来,青春文学作品的出版可以说泛滥成灾,涌现出的青春写手越来越多。赵长天认为:“近年的大赛,模仿郭敬明、韩寒等人风格的作品很多,但他们的作品是无法复制的。我们其实特别关注、寻找那些老老实实写身边事情的写手。”本报记者 方力

  ●助读

  新概念作文大赛

  1998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七所全国重点大学联合《萌芽》杂志发起,并共同主办。

  大赛聘请国内文学家、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除初赛作品要求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参赛者30岁以下之外,无任何限制。比赛提出“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三新”标准。

  韩寒获得了首届比赛的一等奖和第二届比赛的二等奖,而郭敬明获得了第三、四届比赛的一等奖。今年7月,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将启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